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彼美淑姬,可與晤語。
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彼美淑姬,可與晤言。
東門護城河
東門外的護城河,泡大麻的好處所。
美好的姬家三姑娘,可以和她唱情歌。
東門外的護城河,泡紵麻的好處所。
美好的姬家三姑娘,可以和她話家常。
東門外的護城河,泡菅草的好處所,
美好的姬家三姑娘,可以和她談情話。
The moat outside the Eastern Gate,
The perfect place for steeping hemp.
The lovely third daughter of Ji's family
Can answer back to songs of love.
The moat outside the Eastern Gate,
The finest spot for steeping hemp.
The lovely third daughter of Ji's family
Can respond with witty banter.
The moat outside the Eastern Gate,
The loveliest place for steeping pampas grass.
The lovely third daughter of Ji's family,
Can dazzle with her intelligence.
「紵」今稱「苧麻」,為常綠亞灌木或小灌木,莖高可達2公尺,莖皮纖維長而韌。葉卵形或近圓形,長5-15公分,寬4-12公分,先端漸尖,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白色絨毛,基生脈3條;葉緣齒牙狀。葉柄長2-10公分。雌雄同株,花序圓錐狀,雄花序位於雌花序下;雄花小,花被4,雄蕊4;雌花簇生成球形,徑約0.2公分。瘦果小,橢圓形,密生短毛。原產亞洲熱帶。
苧麻可用來織布,所以名之為「紵」,自古即栽培為纖維植物,莖皮可採製為麻,一年可收成三次。麻之精者績成夏布,所織出來的布,以「瘦韌潔白為上」,特別容易上色;麻之粗者只能作為繩索之用。
本植物在歐美有「中國絲草」(Chinese silk plant)之稱,與葛藤、大麻同為《詩經》時代最普遍的衣著原料,後來傳布於世界各地。目前全世界著名的植物園中均種有苧麻,成為各地常見的民俗植物(ethnobotany)或最重要的紡織用材料。
利用苧麻製作衣料時,必先剝皮再以水清洗,這個過程稱為「漚紵」。使之變柔韌後洗出纖維,就可用來織布。〈陳風‧東門之池〉三章文句,即在說明古代三種纖維植物:大麻、苧麻和芒草稈採收後都必須經過浸水的過程。
農業時代,台灣民間亦常栽植苧麻,供製作繩索、編製器物之用。此外,葉加麵粉或米粉可製成各種糕餅;根去皮後,也是一種救荒食物。(本段植物解說文字摘錄自林業試驗所潘富俊研究員著作《詩經植物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