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27日
摘錄自2009年3月26日自由時報台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保育類的珠光黃裳鳳蝶是最能代表蘭嶼的生物之一,復育10多年來,族群數量雖然穩定,但仍須靠人工大量種植食草「港口馬兜鈴」維持,蝴蝶專家趙仁方今年起接手復育計畫,希望3至5年內找出食草與蝶兒的平衡,讓珠光鳳蝶真正立足野外。
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從民國81年開始研究、調查蘭嶼珠光鳳蝶生態,並逐步推動食草港口馬兜鈴種植,不過卻發現,珠光鳳蝶園區裡的港口馬兜鈴在鄉還來不及長大,即被吃光光,甚至連莖都啃掉而死。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趙仁方指出,復育多年,蝶兒數量穩定,但必須每年投入大筆人力、經費種食草,而馬兜鈴成長率不超過3成,並非真正的復育。
根據趙仁方近日觀察,除珠光鳳蝶會吃馬兜鈴,蘭嶼島上原有的紅紋鳳蝶也以馬兜鈴為食草,有部分野外馬兜鈴生長情況良好,而有些樹林茂密較陰暗的地方,紅紋鳳蝶出現頻率較低,再加上紅紋鳳蝶與珠光鳳蝶的生長齡期錯開,他希望嘗試提高野外馬兜鈴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