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的伊甸園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垂直的伊甸園

2009年04月19日
作者:Sharon

樹。圖片提供:Fresh Air 網站深山裡,霧氣在午後就漸漸升起,雖然離傍晚還有二個多小時,但已四處霧影濛濛,領隊提醒最好早些下山,以免霧更濃,路上危險。當我們的車子沿著棲蘭山的山路小心的行駛下山,四周愈來愈濃的霧,好似催促著我們這些不屬於這遍山林秘境的都市人趕快離開,而夜幕低垂後,在這幽暗靜謐又濕涼的深山裡,彷彿神秘的儀式才正要開始,亙古以來默默的滋養孕育著原始自然靈魂的生命能量。

沿途蒙上了薄紗的柳杉林散發著空靈寂靜的氛圍,有著夢幻般的魔力,引發人們無限的遙想。一路回想著在濃密深林中所見到的那些千年神木,雖然留存下來的古樹樹身多已空心,但壯碩的樹身依然雄偉,高聳的軀幹,得倒退好幾步仰望,才能目及其樹冠,樹冠的枝幹有力的向四面呈放射狀,層層的伸展至深遠的天空;而混合著濕潤霧氣的芬多精是最天然的身心滋養露,那涼涼的帶點幽幽的木質香氣,至今還在記憶裡散發著芬芳。

在我們生活的都市裡,所見到的樹木大多只是建築物和街道間點綴的幾許綠意,它被人們主導及支配著它的生存空間,甚至生長樣貌,很難展現原始的生命力,我們當然對有如「一棵花旗松的故事」所描述的內容感到新奇和陌生。

樹木的生命可以很長,幾百甚至幾千年,在我們有限的歲月中只能看到它一部份的成長歷程,無法窺得全貌。在大自然環境裡,樹木為了散播自己的種子,演化出多種我們想像不到的方法,而少數得以幸運存活的種子,從長出小苗到成長的歷程,必需應付災害、被掠食、甚至為求生存相互競爭的種種困境,其所要面對的考驗絕不會比人類少。專家們也早已發現森林中,植物與植物之間及植物與動物之間有著微妙的共生關係,好似一種自然環境中的社群關係,它們之間互相合作,也互相競爭著。

樹。圖片提供:Fresh Air 網站人類已深刻的體認到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也意識到生態保育的重要性,過去未被探索的部份,經由專家們的努力而漸漸被揭露。過去受限於不易攀爬,也不易攜帶儀器,因此少有研究接觸樹冠這個領域。近年來對樹冠層所做的研究,讓人們逐漸知道其特有且豐富的生態體系,「森林對環境的重要功能主要來自樹冠,樹冠是樹木的主要光合作用區」。研究中發現寄生在樹冠層的植物多樣而生意盎然,宛若空中植物園,同時也提供了棲息其間的小動物特有的生存空間。

在「爬野樹的人」這本書中,很生動的介紹了做樹冠層研究的生態學家,不但向職業的攀樹人切磋攀樹技巧,更自行研發適用的攀登器具,並與幾位對尋找全世界最高的樹充滿熱情的人士,在北美洲靠近太平洋的溫帶雨林攀爬紅杉,做樹冠層研究的故事。他們找到許多百年或千年的巨樹,可高達一百多公尺,近三十多層樓高,樹幹可達八、九公尺寬。只想像那個情景,就另人屏息,讓人敬畏,也更顯得人類的渺小。他們滿懷渴望探索樹冠裡的自然奧秘,充滿了對樹木與自然的關愛,運用不傷害樹木的繩索攀登技巧,並且不公開所發現的現存巨樹的生長地點,以期讓這些稀有植物保有原始自然的生存環境。

一趟棲蘭山之旅,充滿了知性,也讓身心做了一次道地的森呼吸,那份尊重自然、愛護樹木之心油然而生。期望有心的單位能規劃出更多具有知性與質感的大自然之旅,讓生活在都市的我們能帶著學習與珍惜的心走入自然,去接近,去認識樹木在山野裡的成長故事,我們才更能帶著情感,深植觀念,自發的去愛惜大地,尊重大自然。

並不鼓勵攀樹,因那必竟需要專業的技巧、膽識與體力,不過,像我一樣好奇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人,可以看看這二個網站:

※ 「爬野樹的人」作者Richard Preston的個人網頁
※ 台灣攀樹協會網站請點選此處

※ 本文轉載自Fresh Air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