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定序可能有助於生物復育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DNA定序可能有助於生物復育

2009年04月21日
本報2009年4月21日綜合外電報導;楊璧如編譯;莫聞審校

4月初,多位頂尖的分子生物學家、保育學者與博物館館長齊聚賓州大學,討論如何用分子生物學最新的DNA定序技術來達到復育生物的目標。保育學家相信,分子生物學的資料可以讓人們瞭解當物種面臨滅絕時,基因多樣性是如何變化;而這能讓科學家拿出證據說,去服政治人物改變決策。

據《自然》期刊報導,長毛象是第一個解出的基因體序列的滅絕生物,雖然長毛象已滅絕多時,但研究人員藉著取得之樣本,成功的解出長毛象DNA序列。科學家指出,現在的技術有可能了解已滅絕或瀕危生物的基因體全部序列,利用Illumina GA II 或 Roche's Titanium 454 等先進儀器可使定序速度較2006年快上500倍。科學家並建議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所列出紅色名單上極瀕危動物以及已絕種動物,研究其基因體,或許有助於物種復育。

保育生物學家想利用定序技術研究生物滅絕的過程,希望利用現今動物學、植物學、藻類學所收集的標本來觀察同一物種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間的基因變化,這將使人們對氣候變化、疾病、其他物種入侵以及物種的基因結構會有更深入的觀察。

最近一項研究是想釐清聖誕節島大鼠滅絕的原因,DNA實驗室研究那些在黑大鼠還未到島上時期收集的標本,發現這些標本未受睡眠病源蟲寄生,而黑大鼠移入之後收集的標本卻受到寄生,顯示病原體在現代物種的衰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與會的博物館館長對此也表示認同,但也有館長指出,雖然以標本定序的成功率極低,但還是希望研究團隊能告知博物館所出借標本的研究結果。

【參考資料】《自然》期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