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水稻抗旱性調控基因 戈壁灘或能種植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科學家發現水稻抗旱性調控基因 戈壁灘或能種植

2009年04月24日
摘錄自2009年4月21日中新社武漢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華中農業大學科研人員日前成功分離出一個對水稻抗旱改良有顯著作用的基因OsSKIPa。科研人員研究表明,提高此基因在植物體內表達水準可以顯著提高水稻抗旱性,缺水的戈壁灘今後也將可能種植水稻。

從事該研究的熊立仲教授介紹說,OsSKIPa基因是通過基因晶片技術和轉基因技術篩選得到的眾多候選基因中的一個。實驗顯示,在乾旱條件下,對照組水稻幼苗的存活率為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轉入OsSKIPa基因的實驗組幼苗的存活率為百分之八十以上;在成熟期,實驗組的產量和結實率比對照組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研究發現,OsSKIPa基因會調動其他水稻抗旱基因的表達,從而增強水稻細胞的活力,提高水稻在缺水條件下的生存能力,降低乾旱引起的產量損失。這種類似觸發鏈式反應的獨特作用機制以前從未在水稻研究中發現過。研究還顯示,水稻、人和酵母三類生物中的SKIP﹝OsSKIPa的同源基因﹞蛋白具有完全不同結合蛋白,這種唯一性對基因進化和新抗旱基因的發掘具有重要意義。

有資料表明,作為中國主要糧食,水稻生產直接受到水資源分佈的影響。中國農業部2008年公開數據顯示,每年農業用水佔全國用水總量的百分之六十八,其中水稻用水量又佔農業用水量六成。水稻種植的需水量大和中國水資源的嚴重缺乏之間所存在的矛盾,已成為制約中國農業生產發展瓶頸。因此,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種一直是水稻育種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