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保林 巴西學者視雨林為「醫藥工廠」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救人保林 巴西學者視雨林為「醫藥工廠」

2009年05月01日
本報2009年5月1日綜合外電報導,鄭佳宜編譯,莫聞審校

圖為巴西亞馬遜雨林Juma地區的一部份;圖片提供:Marriott International「從阿米巴原蟲到大象體內,都充滿各樣物質,植物也不例外。植物就像一座小型的醫藥工廠,我們需要的就是找出這些物質的用途。」巴西一名33歲的植物學家潘夏納(Mateus Paciencia)這麼表示。他和65歲的腫瘤學家魏瑞拉(Drauzio Varella)乘船深入亞馬遜雨林,冀望從生物中找到可作醫藥用途的成份。

這艘船隸屬於聖保羅Paulista大學(UNIP),這隻團隊不僅是探索醫學新藥的先發部隊,更認為這也是保護巴西雨林的另一種方式。最先提出這個構想的Varella,是個畢生奉獻給腫瘤病患的醫生──他自己的親弟弟1991年死於肺癌,得年45歲。

出於對亞馬遜雨林無法割捨的感情,和將近40年的腫瘤學經驗,魏瑞拉每月帶領一支探險隊深入黃河(Rio Cuieiras),在自然界中尋找可以為癌症病人帶來希望的新藥。

魏瑞拉回憶起1992年和HIV病毒發現者之一的美國生醫學家加洛(Robert Gallo)一起探訪馬腦斯(Manaus),加洛當時便問是否有人在亞馬遜雨林尋找新藥。「那裡顯然有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Varelaa回憶:「他問我,誰在研究這些物質?我當時無法回答他,但這個念頭從那個時候開始便留在我的腦海裡。」

1995年,念頭化為第一次行動,魏瑞拉團隊至今已經從雨林中分離出超過2000種成份,超過70種對腫瘤細胞有效,超過50種可抑制細菌感染。

「這些天然成份的優勢在於無法預測。」儘管實驗室的分子合成技術仍是不可或缺,魏瑞拉認為:「天然成份存在人類無法想像的結構,以太平洋紫杉中提煉的紫杉醇(Taxol)為例,現在已經廣泛應用在治療乳癌和卵巢癌。」

潘夏納相信醫藥潛力可以減緩雨林被砍伐的速度。環境學者認為,60年代以來,將近20%亞馬遜雨林已經受到破壞。「研發新藥不需要砍掉任何一棵樹,只要取下一小部份,明年植物就會長回原貌,我看不出比這個更環境正確的計畫。」

目前團隊的目標除了採集新種植物,也繼續蒐集那些和已知可抑制腫瘤或細菌感染的同科植物。

少有人懷疑亞馬遜雨林有豐富的醫藥寶藏,但魏瑞拉認為,巴西政府對生物剽竊的憂慮使外國科學家和藥廠難以加入這場森林尋寶。魏瑞拉團隊是少數獲得巴西政府許可的團隊之一,其他人連想都別想,他說:「從發現一個成份到申請專利成為新藥,平均需要10到15年。這個長期投資本身已經缺乏商業利益,若再加上政治性的刁難,怎麼會公司願意去做?」

潘夏納認為:「亞馬遜的生物多樣性佔全球20%,單單開花植物就有22000到23000種,很難想像其中沒有某些疾病的治療物質。」「在雨林裡,有無限可能。」

※參考資料:衛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