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利用變化引起的碳排放量 遠低於外國學者估算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中國土地利用變化引起的碳排放量 遠低於外國學者估算

2009年05月11日
摘錄自2009年5月11日新華網上海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葛全勝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最新發布的研究結果表明,過去300年間,中國由於土地利用變化引起的碳排放量僅為外國學者估算的1/3。

研究小組成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戴君虎副研究員介紹說,從1661年到20世紀末,中國耕地面積從6078萬公頃增加至9609萬公頃﹔從1700年到1949年,中國的森林面積從2.48億公頃減少到1.09億公頃。受土地利用與覆被變化的影響,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也隨之變化。

中外學者都採用「簿記」模型的研究方法,為何結果懸殊?戴君虎認為是因外國研究學者對於中國歷史情況的掌握極其有限,資料匱乏,許多數據都是估算的。

中國學者透過研究還發現,由於中國地域廣大,各地土壤和植被碳密度以及土地利用與覆被變化的情形均不相同,由此引起的陸地生態系統的碳排放也具有比較明顯的時空差異,過去300年間,中國東北地區北部受土地利用與覆被變化影響的碳排放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