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21日
摘錄自2009年5月20日新華網西安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位於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旅遊勝地華清池,共有4處溫泉泉源,其中1號泉的利用有2800年以上的歷史。1992年,由於華清池周邊打成多眼地熱水井,1號泉斷流,之後常年用管道引用外來水,以保持景觀。
近年來,臨潼區科學調控周邊熱水井流量力度,對全區熱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管理、調配,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統一徵收水資源費等措施,實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同時加強地熱水動態檢測,對所有地熱井實行專人監控,地熱水用量從每年的140萬噸下降到目前的110萬噸,有效保護利用地熱水資源。
今年3月19日,華清池景區水資源管理處人員發現1號泉有涌水跡象,水面下10公分出水溫度37℃。為確認復流,他們用水泵抽幹泉內積水後,發現了4處共6個涌水口。經測量,每小時的涌水量為1.5立方公尺,水量一直保持至今。
陜西省有關專家對臨潼區科學利用地熱水資源給予了肯定,同時指出,目前一號泉的涌水量與1952年每小時涌水51立方公尺相比尚有明顯差距,應當繼續加強地熱水資源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