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禽流感 國際鳥盟建議停止野鳥貿易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防治禽流感 國際鳥盟建議停止野鳥貿易

2005年11月29日
本報訊 (吳斐竣 報導)

國際鳥類專家指出,媒體及政治人物過度渲染遷移性候鳥被禽流感傳染及死亡的消息,宣稱遷移性鳥種散佈疾病,其實是模糊焦點。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國際企畫部主任Marco Lambertini在2005年在日前召開的國際水鳥大會(Waterbirds 2005)中指出,目前病毒全來源都來自家禽養殖場。此外野鳥貿易的過程中,常與家禽混雜運輸,為病毒散佈大開方便之門。暫停野鳥貿易對防治禽流感有其必要性。

Lambertini表示,目前我們對於H5N1如何散佈仍沒有完整的瞭解,但可確定的是病毒散播有3種可能途徑:遷移性野鳥、家禽養殖場,與野鳥貿易。Lambertini進一步解釋,禽流感病毒種類很多,許多病毒在野鳥之間常有低度的感染。H5N1是其中高致病性病毒,但在近年東南亞爆發疫情之前,這種病毒從未在野鳥身上發現。這種病毒很可能起源於家禽身上的低致病性病毒亞型,經突變之後才傳到野鳥身上。目前並沒有H5N1傳染給人類的案例。目前罹患禽流感的人都是經常接觸家禽的人,野鳥危害人類的風險是很低的。

野鳥的買賣,則是另一個可能途徑。Lambertini認為,防疫體系外的野鳥走私,固然危險,但即使是合法的野鳥貿易也應該停止。由於野鳥在運送過程中,經常與各種家禽接觸,病毒很可能透過這個途徑散佈。先前誤傳台灣為禽流感疫區的相思鳥事件,便是其中一個例子。除了嚴查非法走私,暫停野鳥貿易對於防制禽流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歐盟已經採取這項政策。

Lambertini鄭重呼籲各界停止傳達不正確的訊息,造成民眾過度恐慌。賞鳥是安全無慮的,此時此刻我們應該更支持賞鳥活動,將研究監測的資料,用作防範禽流感的參考。讓野鳥背負帶源禽流感的原罪,不僅忽視禽流感可能造成生態失衡問題的面向,更讓民眾誤認為禽流感的威脅來自野鳥而非養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