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印尼攜手合作救雨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印尼攜手合作救雨林

2009年06月15日
本報2009年6月15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上周(11日),印尼菩提心曼陀羅基金會(簡稱菩提心)創辦人法師釋學源及一群受台灣援助的印尼籍學生造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為往後雙方共同守護雨林的工作做初步的準備。這群學生目前正以騎腳踏車方式環島,學生代表吳恆基說「我們希望在回去印尼前,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台灣的感謝」。未來他們也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研究以「信託」方式投入拯救雨林的工作。

2004年南亞海嘯後,由印尼華人佛教團體菩提心資助一群印尼留學生來台就讀,其中多數是海嘯受災最嚴重的印尼亞齊省。今年這群學生即將畢業回到印尼,其中就讀環球技術學院環管系的吳恆基,成為環球學院首位考上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系研究所碩士班的學生。

位於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森林資源。但這廣大的生態卻面臨空前危機,吳恆基說,1950年印尼雨林面積多達1億6千公頃,到了2007年則只剩下5千多公頃,因為當地以「焚燒雨林」的方式開發土地,另外政府容許外國財團到此大量砍伐雨林出口國外。

釋學源表示,許多跨國企業在印尼砍樹,卻沒有帶動當地經濟,為了拯救雨林,他們試圖從兩方面著手,一邊對已遭破壞的地方進行復育;一方面募集資金以信託方式保護雨林。除此之外,也培育更多關心環境的年青人,彌補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

印尼有許多國外的NGO團體在當地進行研究,但是十幾年過去,印尼的雨林從以前一分鐘消失一個足球場面積,到現在一分鐘消失十個足球場。釋學源說,「他們越研究,我們過得越糟」因為他們不了解印尼,只將西方模式套入印尼當地。因此他們試圖向海外取經,靠自己的力量保護這些地方。

2007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得知印尼狀況後,試圖以環境信託方式募集資金,將雨林買下並妥善保護管理,以減緩雨林消失的速度,並結合棲地研究、有機產業等方式運用,保留當地生物多樣性。

由於印尼當地法令規定-般外國人不得持有土地,因此協會便與長期在印尼亞齊、棉蘭一帶進行社福與環保工作的菩提心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帶著拯救雨林的信念,研究以「信託」方式進行保存雨林。由協會負責籌款,委由菩提心負責購地及保育計畫之執行,為雨林保育計畫踏出第一步。

對於這次的接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雙方都希望能保護這個地方。目前只是初步的接觸,未來希望能夠與印尼方面有更多溝通,找出最佳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