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海洋館到屏東海生館:我們要如何對待展示動物? (三) | 環境資訊中心

從台北海洋館到屏東海生館:我們要如何對待展示動物? (三)

2003年10月03日
作者:徐順利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班)

無價的體驗:與動物深層互動

曾經在相關報章中,看到許多對於屏東海生館展示及訓練小白鯨作表演動作的質疑,從而引發對於相關動物展示倫理與道德方面的討論。老實說,之初筆者也傾向於對其持負面的態度。但在一次海生館未開館前,和小白鯨在隧道中的「接觸」,讓筆者對於展示這些特殊海洋生物有一個深刻的體認。

難得的體驗

還記得那天,筆者有事要找方力行館長,起了大早,在還未開館的海生館閒晃等館長上班。走到展示小白鯨的海底隧道中,也許是小白鯨一晚沒看到人,一大早看到隧道中的筆者而感到得好奇,便游到缸前若有所思的看著筆者,不時在水中舞動雙鰭保持平衡。筆者和牠對看一陣子,然後調皮的在牠面前跳舞、作鬼臉。讓筆者驚奇的是,牠竟然在筆者跳舞後轉身浮上水面,再翻滾以倒立的方式游下來,在筆者面前停住;而在做作鬼臉時,牠竟然也不停的作點頭的動作,這個反應讓筆者非常驚訝!

筆者看過展場表演多次,這兩個動作都是小白鯨被訓練所作的展場表演動作。有人會說小白鯨是誤會筆者行為是在指揮牠做表演動作,但在筆者當時看來,這兩個行為比起正式的展場表演,卻又顯得相當笨拙,不像制式刻板的表演行為。也許牠並不知道學習這些動作的意義,但從另一個角度想,也許這些訓練,提供小白鯨可以與人溝通的一種方式,就像國外有人也對猩猩等靈長類動物進行手語訓練來進行溝通一樣,雖然訓練方法和動機不同,但也許在一些動物眼中,牠們認為這些訓練行為是一種溝通方式,只不過我們現在無法去理解及証實。事實上,許多動物也都會用一些行為、動作來進行溝通。無論如何,如果海生館沒有引進小白鯨,便不會有筆者當時驚奇與現在的回憶。

對一般人來說,也許根本不知道「小白鯨」是什麼,花大錢去俄羅斯體驗小白鯨,更是不可能的事。而要在短短一天,一次看到海生館內各種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更須耗費許多時間和物力。但在此時此刻,只要花費一點錢,就有機會和筆者一樣的經歷,而能更珍惜海洋生命之美了,這種能與異種生物的互動及經濟效益,不就是動物園或水族館之所以存在的目的之一。

待客之道,動物亦然

記得曾在電視上看過一個關於動物園存在價值的報導,報導中提到人們總是害怕陌生動物,但會對自己所熟悉的動物感到親切,而產生樂於親近牠們的行為。雖然動物園將野生動物關在籠子中讓人觀賞是不甚合乎保護動物的行為,但與其讓牠們族群在自然界中不為人知的被人類所獵殺以至於絕種,不如將其中一小部份請到動物園裡來,以喚醒人們對牠們的重視與愛護。

既然是請來作客,當然有必要為牠們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與仁道的對待,動物園在此所顯示的價值與意義,遠超乎它所代表的商業利益。

【文章連載】

從台北海洋館到屏東海生館:我們要如何對待展示動物? (一) (二)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