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危機 美國狂牛恐侵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肉食危機 美國狂牛恐侵台

2009年07月02日
本報2009年7月1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昨(1)日上午,數個NGO團體與綠黨共赴衛生署門口抗議政府開放美國狂牛牛肉進口。高舉標語大喊「狂牛列車,馬上剎車」,並上演行動劇諷刺衛生署長葉金川以錯誤資訊誤導民眾。綠黨發言人潘翰聲痛斥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Stephen Young)任期內大力推銷殺人軍備與牛肉,政府貿然進口,只會賠上人民食品安全與健康。

潘翰聲表示,過去民進黨時代政府也有條件開放美國牛肉,如今國民黨政府更可能全面開放,美國牛肉可謂兩黨共業。南韓李明博因為開放美國牛差點導致內閣垮台,台灣在這方面需要審慎思考。潘翰聲更直指,進口美國牛不只是食品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政府不應因為一些小小的外交甜頭而犧牲人民食品安全。

為了反駁葉金川教導民眾只要以高溫烹煮或不吃過量牛肉便不會有危險,主婦聯盟、蔬食抗暖化聯盟、關懷生命協會等NGO團體,上演行動劇諷刺葉金川「吃到有問題的美國牛肉的風險,比連續兩次被雷打中還要低」等錯誤言論。NGO團體與綠黨要求葉金川收回這些不實言論、並舉行行政聽證決定是否開放,並且所有牛肉及相關產品皆需強制標示原產地與風險警示。

荷蘭酪農業;圖片來源:關懷生命協會狂牛症毒蛋白無法高溫殺死

主婦聯盟董事長胡雅美表示,導致狂牛症的毒蛋白──普因蛋白(prion)並非細菌或病毒的一種,葉金川所謂的高溫烹煮並不會殺死毒蛋白。蔬食抗暖化召集人賴芬蘭表示,國外報告顯示,即使在高溫高壓情況下,普因蛋白只會降低活動力,並不會死亡。另外只要誤食一點毒蛋白,就會有致病的可能性,葉金川所謂的「不食過量牛肉」根本無法保證安全。

葉金川要民眾只吃未被感染的部分便能保障安全,對此賴芬蘭說,目前牛隻的宰殺方式多是以「擊腦」來宰殺,也就是以斧頭或槍擊攻擊腦部,容易導致受感染的腦漿破裂後經由血液或骨髓流遍全身。因此受感染的牛隻不論任何部位都具有風險,尤其內臟部分。

工廠化養殖加速疫情擴散 威脅食品安全

對於美國爆發狂牛症疫情,關懷生命協會專員林憶珊表示,目前的畜牧業以不正常的方式生產,工廠化養殖的狹小空間讓牛隻失去活動的空間,集中管理讓飼主方便施打抗生素,使牛隻能快速生長。為了節省成本,飼主讓牛群同類相食,原本草食性的牛隻,現在卻吃同伴的屍體。賴芬蘭表示,或許是因為吃了染病的同伴的屍體,才導致目前疫情擴散嚴重。

林憶珊表示,禁止進口美國牛肉一部分是為了食品安全,另一部分則是為了動物權,不適當的養殖方式與宰殺技術,讓動物只為滿足人類胃口而被飼養。狂牛症是一項警訊,讓人類重新思考如何調整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