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活化石」鱘鰉魚放流中俄界河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水中活化石」鱘鰉魚放流中俄界河

2009年07月12日
摘錄自2009年7月11日新華網黑龍江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1日9時許,超過16萬尾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鱘科魚類,在中俄界河──黑龍江黑河段放流。

鱘魚類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有水中「活化石」之稱。鰉魚是鱘科魚類的一種。

活動共放流鱘鰉魚16萬餘尾,其中體長50公分的100尾,體長7-10公分的施氏鱘10萬尾、達氏鰉6萬尾。專家介紹,為了確保放流苗種來自於原種親體,受精卵統一來自國家級施氏鱘、達氏鰉原種場,並經中國水產科學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種質鑑定;魚苗來源和質量檢驗檢疫嚴格把關,確保水域生態安全,放流規格在9公分左右的魚苗佔5成以上。

達氏鰉和施氏鱘通常統稱為鱘鰉魚,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個鱘鰉魚的淡水生態區域,黑龍江省是其中之一。受水域環境污染、過度捕撈等人類活動的干擾,鱘鰉魚數量不斷衰退,1997年國際瀕危動植物種貿易公約大會,把中國黑龍江施氏鱘和達氏鰉列為世界珍稀瀕危保護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