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堀溪汙染減輕 喜見鯽魚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堀溪汙染減輕 喜見鯽魚

2009年07月15日
摘錄自2009年7月15日聯合報桃園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大堀溪文化協會今年第三度調查觀音鄉大堀溪生態,上周終於捕獲只在中度以下汙染河川出現的鯽魚,會員欣慰水質逐漸改善,計畫與鄉內小學合作生態教學。

大堀溪文化協會理事長潘忠政、觀音鄉富林國小校長林秀穗等人,11日在大堀溪主流、廣興村12鄰水堰上方,觀察記錄沿岸植物、水質,撈捕水中生物時,意外發現1尾長8公分、寬3公分的鯽魚。

潘忠政說,目前大堀溪各河段都可見螯蝦、福壽魚,都屬於「重度汙染」河川指標魚,但鯽魚是「中度汙染」指標魚,會員欣喜若狂,他也瞬間感動到眼眶濕潤。

他指出,大堀溪日前爆發數起疑似廠商偷排廢水汙染,但查無實證,能捕捉到鯽魚,表示大自然的再生能力很強,更代表大堀溪主流沿岸的廠商排廢狀況應有改善。潘忠政表示,往後的目標是希望捕獲溪哥魚,代表大堀溪已回到輕度汙染狀態,清淨水質復原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