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塑令」一周年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限塑令」一周年

2009年07月28日
作者:中外對話

為了降低「白色污染」,中國於一年前開始限制超薄塑膠袋的售賣、分銷及生產。此舉是否取得預期成果?中外對話參與了在北京的討論。

圖片來源:greenhem中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被社會簡稱為「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正式生效, 至今已過一周年。政策的執行狀況如何?遇到了什麼困難?今後如何改進?針對這些問題,「中外對話」與中國的搜狐綠色頻道、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共同舉辦了「限塑令一周年論壇」。

此次論壇邀請到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靜、商務部商貿司標準規範處處長李嘉建、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以及相關NGO和消費者代表。以下是論壇的主要內容:

「限塑令」帶來改變

主持人:當初為什麼會有限塑政策的制訂?怎麼理解限塑政策?

李靜:中國是生產、消費塑膠袋的大國,塑膠袋的過量使用以及處理不當,造成了大量浪費,特別是超薄塑膠袋。塑膠袋很難降解,進到土壤裏面,對土壤的透氣、吸收水分以及對農作物都是一種威脅,動物吃了將有生命威脅。

制訂這項政策,既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要求,同時也是中國在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體現。中國先後有十幾個省市發佈指令對塑膠袋進行禁止、限制,但在全國範圍內收效不是很明顯。在全國範圍內同時開展限塑行動,有利於政策的推廣實施。

主持人:「限塑令」已經實施一周年,您覺得達到預期效果了嗎?

李靜:我個人覺得效果是顯著的,主流是好的,特別是一些人環保意識的提高。商場和超市裏面政策執行得比較好,但在一些集貿市場不是很理想。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似乎都忘了這個政策。我曾經以買菜者的身分去跟小販做一些探討,他們覺得現在也沒人管了。

李嘉建:集貿市場和一些偏遠地區的確做得不太好,情況發展不太平衡。但一個政策法令制訂到最後取得圓滿的成果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主持人:中國連鎖經營協會5月20號公佈的調查顯示,中國外資超市塑膠袋使用率下降80%以上,內資超市下降60%以上,平均下降66%,塑膠袋減少大概每年400億個。董先生也有一組自己的調研資料。

董金獅:我們一年多的調查顯示,垃圾中塑膠袋的含量減少了10%以上。北京市每天產生垃圾將近兩萬噸,塑膠袋含量占到10%左右,也就是兩千多噸。而減少10%意味著每天減少200多噸。

這一年多的政策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全社會甚至是國際社會的公認。很多環保方面我們中國學外國,現在塑膠袋方面外國要學中國。

主持人:汪捷女士是一位全職太太,「限塑令」給您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汪捷:「限塑令」的確給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變化。我現在出門買東西,必須想我帶沒帶包。有些不方便,但是這個不方便我覺得是值得的。我也有些鄰居和朋友覺得限塑令是為了奧運,奧運結束,限塑也該結束了。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養成一個好習慣,把這個事堅持下去。

「限塑令」遭遇執行難關

主持人:「限塑令」頒佈後,社會各界積極推廣替代的環保購物袋,絕大部分是不織布袋子。有民間環保組織認為,任何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都會消耗資源,產生污染,只能通過減少使用量達到相對的環保,包括超市手撕袋和不織布袋子這些替代品。

李靜:手撕袋限於超市中買魚、水果等,屬於食品預包裝袋。由於購物袋需付費,免費的手撕袋用量加大。不織布不是塑膠袋,但比塑膠袋的石油消耗還多。而且不織布不能回收,大量的應用會產生一種潛在的危機,造成資源更大的浪費,環境更大的破壞。

主持人:除了手撕袋和不織布袋子的大量使用引起了質疑,「限塑令」中,餐飲行業用於打包外帶的塑膠袋不在收費之列,當初是怎麼考慮的呢?

李嘉建:餐飲企業方面,首先塑膠袋的使用量很少;第二,方便消費者把剩餘的餐食打包回家,也是一種節約,所以沒有把餐飲企業納入有償使用塑膠袋的範圍,醫院也沒有納入。但據我觀察,大部分醫院已開始有償使用塑膠袋。相信不遠的將來,餐飲企業可能也會做到有償使用。

主持人:我們5月初做了一個網路調查顯示,只有15%的集貿市場對塑膠袋收費,絕大部分還在無償提供超薄塑膠袋。原因是什麼?

李靜:「限塑令」有兩個要點,一是嚴格禁止超薄塑膠袋,即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袋;二是對合乎國家標準的塑膠袋,鼓勵有償使用。在塑膠袋生產環節,超薄塑膠袋控制得不是很有效。塑膠袋生產工藝簡單,門檻低,小作坊的生產方式靈活,給執法造成一定困難。一旦有了來源,意識淡薄的邊緣集貿市場就會提供超薄塑膠袋。這一部分還有進步的空間。

主持人:關於集貿市場,董先生有沒有好的建議?

董金獅:集貿市場攤點比較多,管理起來有難度,但也是可以做好的。以北京東郊批發市場為例,東郊批發市場一年銷售額三十多個億,但是賣塑膠袋的商戶只有6家,進行特許經營。商戶繳納3萬元押金,如果被發現塑膠袋不合格,商戶將會受到沒收押金等不同程度的懲罰,最嚴重時可能被責令退出該市場;另外,對塑膠袋銷售進行明碼標價。這套管理措施實施後,沒有一家被沒收押金。

主持人:商務部遇到了哪些問題?

李嘉建:我們發現有一些流動商販,包括一些餐館在大量使用違規的塑膠袋。這跟監管的難度比較大、監管的成本比較高有一定關係。

廢舊塑膠袋的回收利用

主持人:今天董先生還帶了一塊塑膠袋做的磚。

董金獅:廢舊塑膠袋如果填埋會對土壤、地下水造成影響。我帶來的磚是由廢舊塑膠袋、粉煤灰、白泥製成的,強度很好,汽車碾壓都沒有問題。把廢塑膠袋變成一種資源、一種產品,不是簡單地填埋和焚燒。

主持人:在塑膠袋回收利用方面,發改委做了哪些工作?

李靜:回收方面也在做,有專門的再生資源回收管理條例,包括廢塑膠在內,要求回收企業有一個門檻。現狀是回收環節的門檻比較低,或者是沒有門檻,我們還在下力氣進行整合。

在發展迴圈經濟方面,特別是今年《迴圈經濟法》發布之後,我們在迴圈經濟試點裏也安排了這樣的專案。

李嘉建:商務部在26個城市做了第一批廢舊塑膠再利用試點,目前我們在做的第二批試點,將覆蓋所有省會城市和地級城市。同時,中央財政還要拿出錢來支持地方建設各種物資回收的分撿中心。隨著這些措施的實施,廢舊塑膠的再利用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李靜:我到了很多省份去看,有一些省市已經有一些規模了,像山東的臨沂,那個場面很紅火,資源的回收做得很好。現在我們把它當做城市裏的礦山,不用一次資源,用二次資源,可以節約很多能源和減少環境上的破壞。

更多訪談內容,請點擊: http://green.sohu.com/s2009/may-forum/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年7月10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