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27日
摘錄自2009年8月27日聯合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動物實驗初步證實,移植粒線體去氧核醣核酸(DNA),可避免把粒線體遺傳疾病傳給下一代,但這種革命性基因改良法仍有安全問題,且培育出的下一代等於有兩個生母,恐將引發嚴重的道德問題;類似的基因改良目前在各國幾乎都是非法,僅英國准許就粒線體疾病進行相關研究。
美國俄勒岡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以恆河猴進行實驗,把母猴卵子有缺陷的粒腺體DNA去除,植入另一隻母猴的健康DNA,成功培育出4隻健康小猴。相關論文26日發表在《自然》期刊網站。
粒線體為一種細胞內的構造,主要為提供細胞活動的能量,有細胞發電廠之稱,在組成個人基因密碼的兩萬多個基因中,遺傳自母親的粒線體DNA僅含37個基因,但若出現缺陷,可能導致一連串生理功能問題,例如賴博氏遺傳性視覺神經症等的粒線體疾病,可導致致命的遺傳疾病,症狀包括肌肉萎縮、失智、運動功能問題、失明、聽力障礙,以及心臟、肌肉和腎臟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