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曲濕地大面積幹涸萎縮 生態修復將是漫長過程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首曲濕地大面積幹涸萎縮 生態修復將是漫長過程

2009年08月28日
摘錄自2009年8月27日經濟參考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瑪曲濕地是青藏高原濕地面積較大,特徵明顯,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澤濕地,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自然濕地之一,總面積37.5萬公頃,保護區內泥炭儲量豐富,達15.9億立方公尺。再加上瑪曲縣境內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和沼澤濕地,構成黃河上遊完整的水源體系。

但由於水土流失和幹旱荒漠化,濕地大面積幹涸萎縮,致使生物多樣性銳減,野生動植物種群大量消失,瑪曲縣副縣長拉毛草介紹說,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關資料考證,瑪曲各類珍稀動物達230多種,但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僅存國家規定的保護種類140多種,減少近90種。

據了解,超載過牧是形成沙化的重要原因。瑪曲縣畜牧獸醫林業局副局長楊林平介紹說,瑪曲縣天然草原理論載畜量為166萬個羊單位,實際載畜量為理論載畜量的2倍多,加之鼠類和旱獺數量逐年增加,對草原植被破壞很大。

草原逐步退縮,致使許多小河幹涸,對黃河水源的涵養和徑流的調節作用減弱。加上黃河沿岸草地萎縮增加了黃河泥沙量,每年向黃河輸入的泥沙量達50多萬噸,河床逐年抬高,促使黃河頻繁改道,將會對黃河中下遊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