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瓊永續性指數對環境保育的驅動力量(下) | 環境資訊中心

道瓊永續性指數對環境保育的驅動力量(下)

2009年09月02日
作者:城國斌(嘉鼎資本管理集團協理)

前言:道瓊永續性指數(DJSI),是透過資本市場的力量,促使更多企業注重環境友好,落實社會公義的正向驅動力。在上篇,我們介紹了成功以綠色創意締造公司成長的案例,本篇將繼續探討其他案例,及台灣企業未來發展的可能。

名列指數的另一家企業,則是瑞典的軸承製造商「思凱孚」(AB SKF)。這家百年企業的主要核心競爭力、策略目標就是要透過高效能的軸承設備,降低耗能、提高能源的運用效率,並實際落實「生命週期管理」(Life Cycle Management),應用環境會計系統,有效判斷各種環境成本相關決策。

思凱孚所生產的自動調心滾珠軸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思凱孚位於瑞典哥德堡的總部,外觀樸實無華;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由於該公司的努力,使它贏得了德國政府頒發的巴發利亞能源獎(Bavarian Energy Award);且在北歐五國中最少排放二氧化碳企業榜中排行第二,贏得「年度最佳綠色環保公司」的榮譽。

其他還包括專門研製粉末塗料的匹茲保工業集團(PPG Industries Inc.)。原本塗料一般被認為是對人體、環境有害的領域,但匹茲保工業集團打破了這個迷思!

該公司目前為世界領先的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塗料生產企業。與傳統塗料和工藝相比,該公司的產品不含溶劑成分,且剩餘的所有材料以及90%以上的環境空氣,都可以回收,而且生產成本更低、塗面更美觀耐久。同時,該公司延伸生產出目前業界最好的陽光控制低輻射專利玻璃Solarban 70XL:傳送63%的太陽自然光、同時阻擋73%的太陽熱能,也成為第一家全線建築玻璃產品均通過銀質獎章認證的美國企業。

透過這些實例,我們知道:企業落實社會責任,關注友善環境的生產,絕對是能和本身的經濟利益連結在一起的。

當然,道瓊永續性指數仍有其缺點,例如極注重所選的企業的「代表性」,這也意味一些即使夠綠卻冷門的企業,將被排除在外。也因此,雖然避開了安隆、世界通訊等企業,卻也挑選了美國國際保險集團(AIG)這種深具代表性、卻對金融環境造成重大衝擊的企業。

不過,瑕不掩瑜,整體來說,道瓊永續性指數所挑選的企業,雖稱不上完美,但至少皆有CSR意識,企業也願意持續改善本身不完美,在環境、社會、經濟上,盡可能達成一致和諧。

台灣資本市場,需要更多對CSR的關注

我們將焦點回到台灣。

台灣目前不但需要更多落實社會責任的企業,也需要更多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因為,這代表新型態的資本主義的形成:不但追求經濟價值,也在乎社會和環境利益。

從興利、提升企業競爭力來看,我們需要有更多具備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尤其,我們透過日前新成立的「道瓊永續性指數:亞太區」(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Asia Pacific Index,DJSI Asia Pacific)可以發現一個事實:台灣已發展為世界第18大經濟體、第16大貿易國,卻僅有兩家企業進入指數內(台積電、聯電),而且都集中在電子製造業

再看看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入選的企業:日本77家、澳洲30家、南韓7家、香港和新加坡3家,由於道瓊永續性指數的遴選採「該行業中表現最佳」,這也代表台灣其他產業的企業,其營運思維、社會責任的落實,還沒有到達國際領先群的水準,仍有參考其他國際典範、值得努力的空間。

從防弊的角度來看,我們也需要有更多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和討論。根據《遠見雜誌》的統計,從2000年到2009年2月,已經有237家企業下市,扣除掉「非危機下市」107家之外,另外的152家企業下市前一年的總資產為1.43兆台幣、資本額近5000億台幣,所牽連的受害投資人數更超過兩百萬人以上!

扣除營運不良的企業之外,有很多企業是因為「董監事持股低、質押高」、「業績不佳、財報粉飾太平」等公司治理面出問題,其實早就有跡可循,就資本市場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最低標就是「防弊」,光是防弊就可以省下前述上兆的資本損失(尚且不論企業運用新思維產生的價值創造)!

台灣企業可以先從參酌國外的企業典範開始,嘗試將企業策略和社會責任,融合在一起,讓兩者產生彼此加乘的綜效、而不是額外的成本支出。這部分,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在其近幾年的著作及《哈佛商業評論》上,有相當多的論述和實務分享。

這些必要的進化,可說是不進則退!2008年,英國電訊(BT)已和研究機構GlobeScan合作、針對印度企業推出「永續發展指數」;而南韓交易所(Korea Exchange)、上海證交所、深圳證交所也都積極發展本土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指數。國際的腳步如此快,而台灣具備社會責任的企業越來越多之後,可期待的除了入選國際永續性指數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外,也要讓台灣資本市場擁有自己的「永續性指數」,讓我們可以驕傲地說,這裡面的企業,都是能對經濟、社會、生態創造價值的永續企業!

對於一般大眾的行動建議

有些人已知道藉由綠色投資,選對關注綠色企業,可以「用錢幫環境說話」。如果你也想參與綠色投資,最重要的是強化「對於企業營運內容的理解和認知」。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道瓊永續性指數的真正意涵,在於體現這些上市企業不只是一張張可待交易的股票,而是更深刻地關注企業的營運內容、策略、環境友善度、社會關懷、公司治理等等。

對於想參與的人,我們的建議是你可以從道瓊永續性指數中,挑選認同的國際企業,這形同第一道把關,或是從台灣資本市場上挑選,由於沒有語言隔閡,要理解也相對簡單,並採取以下行動:

一、以「事業化」的角度來建立「資本事業」

傳統的股票操作概念,賺取股票差價的極大化,只著眼於「私利」,並不適用於這些具備社會責任的企業。

以「資本事業」的觀點,來長期持有這些企業的股權,把自己的「投資組合」當作是一個小型的「持股事業」,例如同時擁有道瓊永續性指數上的國際企業、以及台灣具備永續精神的企業股權,在其股價低迷時,雪中送炭,投入長期資本,並著眼在這些企業是否真能促進世界各方面價值的形成。

這樣一來,就從關注股價的「金融面」,轉為關注「經濟、社會、環境」等更完整的全貌,這才是正確方向。

二、關注營運獲利的合理性

其次,要注意不要落入了「代表性」的迷思:形象好的、會賺錢的企業,一定沒問題?那可不一定。如果這家企業的營運內容,不容易理解、不好掌握(例如美國AIG),那麼,如何能有信心成為股東?

具有CSR意識的企業,最重要的是「永續性」;獲利在2、3年間迭創新高,但緊接著面臨存亡危機,並不是什麼好選擇。寧可這間企業獲利來源簡單清楚、穩定踏實,對於產業價值鏈的生態有助益(例如不壓榨供應商、利潤合理共享)。對於價值研究機構來說,這樣的企業,反而更有吸引力,更值得期待他的未來。

以「事業化」的角度來選擇、並關注營運獲利的合理性,這是從自身觀念做起的「典範移轉」,促進經濟世界的資本化(反方向是熱錢充斥的「資金化」、「淺碟化」),也讓企業得到永續發展的資本,這將更適合金融海嘯摧毀過後、氣候變遷日益嚴重的新世界。(全文完)

 

【參考資料】

  • 「公司與社會有福同享」(Strategy & Society),麥可˙波特、馬克˙克瑞默合撰,《哈佛商業評論》,2008.12
  • 「國際企業永續評比系統介紹」,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莫冬立,2007.11
  • 「2009永續及社會責任投資 全球特別報導」,企業永續發展協會,2009.8
  • 「花了1.43兆台幣學來的寶貴教訓 152家企業的下市啟示錄」,《遠見雜誌》,2009.3.9
  •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World Index官方網站資料2009.7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