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庸筆下武俠小說中,無色無味最毒的「七星海棠」的形容,讓「全國NGO河川會議」全場參與者會心一笑!
當台灣地區其他縣市都希望比照竹科在其轄下設立科學園區,於是南科、中科、宜蘭科技園區…紛紛設置或設置中,甚至有競選支票開出一縣市、一科學園區的,大家一致的目標是「綠色矽島」之際,鍾淑姬說:「當你看到一整條河的魚都死光光,翻著白肚的魚屍撲滿河面,綿延數公里,你就不會那麼有自信的高科技說無污染了吧!」死掉的魚、周圍居民的怨言,在會議得到發聲,但是面臨人民對經濟發展的期待,政府與政策的考量仍舊是經濟大於環境;環保署授權園區管轄單位的管理局辦理園區內事業單位空、水、廢及再利用等環保許可證照申請,由管理局自行核准區內的環保設施設置,但是園區內一切合法,但是不保證安全。
25年來,台灣的積體電路產業、通訊和光電產業等均呈現出爆發性的成長,在全球已是名列前矛,但是同樣的時間軸上,園區內的廢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到新竹的第二大河客雅溪中,距離出海口近10公里沿途,流經住家、學校,還有許多農田是引客雅溪水灌溉的。
「2005年之後,園區內才終於有一條廢水排放專管,廢水經過污水處理廠後進入排放管」鍾淑姬憂心的表示,除了科學園區的廢水的法定流徑,園區還有十幾個雨水排放口,不經廢水處理廠逕自往外流,其中大多數排入頭前溪,頭前溪是新竹的自來水水源,園區發生過許多次廢水溢流進頭前溪的事,一切都像船過水無痕。而這只是廢水問題,還有空氣、土壤、噪音、廢棄物、廢溶劑…
園區由管轄單位的管理局自主管理,地方主管機關只剩下稽查權,但是資訊不公開,檢測項目、檢測方式、檢測頻率也都是漏洞。2年前的蓋了一座要燒污泥和廢溶劑的焚化爐,並且在周圍居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始運轉。而原本擔任環評輔導小組委員的鍾淑姬表示,「在2004年底環保監督改組後,無法參與會議,連列席旁聽都不行,管理局網頁中已經讀不到監督小組的會議記錄,也不知道小組委員的名單,更別提監督小組的年度報告。」
近年來,高科技產生的問題慢慢浮出檯面,同樣會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全氟化物(PFCs),廣泛使用在半導體產業中,其氣體所造成的強度遠大於二氧化碳的5.700~11,900倍;而《巴塞爾公約》,對於電子事業廢棄物的越境轉移也有了國際約定,在面對民間團體的發聲後,產業界與政府是不是也能擔起新竹科學園區內及其周遭居民的生活環境問題?從事高科技產業的中產階級同樣是希望生活的品質更好!如何讓眾人的力量集結,將是未來的課題。
【延伸閱讀】
新竹科學園區的污染(鍾淑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