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場莫拉克颱風夜的演講
8月7日的夜是一個讓全台灣人民永遠無法忘記的痛!莫拉克颱風挾雜狂風與破世紀紀錄的豪雨,在連續48小時之內凌遲了東南台灣的土地與居民,造成了無數生命、財產與山林的損失。
莫拉克肆虐南台灣的那一晚,我剛好在恆春車城福安宮香客大樓面對著一群學員演講全球氣候變遷下珊瑚礁生態給與我們的警訊。這些參加由台灣環境教育協會主辦有關於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研習營的學員,原本應該是有機會到潮間帶進行野外的生物與生態的觀察,但是香客大樓外面超過10級的狂風和打在身上會刺痛的驟雨,讓所有的人只能被迫關在停電的大樓內等待演講的開始。室內沒有冷氣的降溫與除濕,讓在大廳中的學員鼓譟著ㄧ股好像「明天過後」電影情節正要發生的不安氣氛。
演講由「不願意面對的真相」電影短片放映開始,學員們的情緒隨著高爾的演講開始慢慢的平靜。當鏡頭出現非洲吉力馬札羅山因氣溫升高變成光禿,學員們張大眼睛停滯了兩秒中。但是,當卡崔娜颶風狂掃美國紐奧良的景象,倖存的災民抱著親人的屍體痛哭出現,學員張口驚訝的靜默告訴我他們對於這樣超級大型天然災害的懼怕。只是,很難想像他們在聽演講的同時,一個跟卡崔娜一樣的超大颱風莫拉克正在形成,而這個颱風將在未來的48小時之內在南台灣重演災民抱著親人屍體痛哭的場景。這不是在美國紐奧良,而是在離恆春不遠的林邊、甲仙、太麻里等地。不管是卡崔娜或是莫拉克,這樣極端型的颱風形成都和目前全球氣候變遷脫不了關係。
全球氣候變遷的形成參雜了許多的因素,而其後續的影響更是令人難以招架。全球氣候變遷的主因是地球溫度快速的攀升。其中又以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的溫室效應最為明顯。許多的分析都顯示過多溫室氣體的產生跟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活動脫不了關,溫室氣體又以二氧化碳的影響最為明顯。而二氧化碳對海洋的衝擊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海水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和海水升溫(Ocean warming)。而海洋中直接受到海水酸化和升溫影響的生態系就是珊瑚礁了。
珊瑚礁佔整體海洋面積不到百分之零點二,卻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同時直接有兩億的人口依賴著珊瑚礁生態系而生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與其他會分泌碳酸鈣的藻類經過上百萬年的堆積而形成的。海洋酸化的結果將會使得海洋中碳酸鈣沈澱的速率變慢甚至停止,一旦碳酸鈣的沈澱停止後,不僅會影響珊瑚、貝類、甚至是魚類等海洋生物的生理功能。最後珊瑚礁不再形成。
根據2007年科學雜誌的報導,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的濃度自上一次冰期(10000年前)都一直穩定約280ppm,而自工業革命以來已攀升到約2007年的380ppm。而2009現今的濃度又提高到397ppm。如果,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50ppm,海水溫度提高約攝氏兩度,造礁珊瑚的生理活動將會停止。一旦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超過550ppm,海洋將無法提供珊瑚成礁的化學條件。而且海水升溫更讓造礁珊瑚暴露於珊瑚白化和疾病等的威脅。如果現今二氧化碳的增加無法減緩,甚至是減量的話,造礁珊瑚與珊瑚礁將在本世紀末消失於地球上。
珊瑚礁一旦消失,除了影響依賴它生存的海洋生物,更嚴重的是直接影響依賴珊瑚礁生活的兩億人口。同時,颱風的強度增強之後,因珊瑚礁的消失,海岸失去抵擋巨浪衝擊的屏障,造成沿海海水倒灌,土地流失,就像這次莫拉克颱風對林邊的影響一樣。當由珊瑚礁所提供的蛋白質短缺和土地流失之後,人口將必須進行大規模的遷移,而且由於災害的發生頻率增加,造成傳染性疾病流行,人類健康風險將會增加,而經濟損失將是無可計數,甚至為了爭奪僅存的資源,戰爭將會是人類避免不了的宿命。
莫拉克颱風的威力似乎有加強了一些。演講結束時,我開玩笑的跟學員說,或許不用等到二氧化碳濃度到達450ppm,產生超級大颱風來摧毀珊瑚礁,這次的颱風就可以展現出極端氣候的危機,而他們就是這次災難的見證者。這樣的營隊是台灣唯一的追風營隊,應該是花再多錢都無法學習的經驗。只是萬萬沒想到,竟然一語成真──48小時之後,天崩地裂,水漫南台灣。而上述所講有關於珊瑚礁消失後的災難預測,卻提早應驗。
在莫拉克颱風夜的演講想留給學員們帶回家的問題是,極端氣候下的人類還有明天嗎?諷刺的是,許多的警訊,珊瑚礁早已透露給人們,只是居住在台灣島上面的人們似乎還聽不進去。只有透過莫拉克失控的嘶吼聲,看看有沒有機會喚醒對全球氣候變遷持續冷漠的人們吧!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