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98)年春天,大嫂在瓊林的山上種花生,沒幾天,就聽大嫂說叫雉雞會來來搞破壞(是大家叫環頸雉的鳥啦!),牠機伶的竟知道我們家田裡的泥土下,是埋著一顆顆花生仁哩!所以大嫂就綁了一些桶子,留下一段繩子,每到田裡就拉動繩子發出咚咚聲響來嚇牠,要不就立幾個穿了衣服的假人,但是當花生抽了細長的芽,牠更是一個個給扒開,叨了出來,於是,我每天清晨跟太陽公公比賽誰起得早,去把芽尖用土埋住,掩環頸雉雞的耳目。
沒有想到,卻因為這樣的舉動,我意外的了解,原來當花生的芽要蹦出來時,那泥土會有裂紋,我見識到生命的力量是多麼的巨大!竟然可以請泥土讓路,真是神奇極了!經過泥土蓋住的芽,果然躲過環頸雉的機伶,成功的讓田裡綠油油一片。
以前我的娘家是沒有種花生,因為我們家就是姐妹做伴,沒有男丁可以耕田,只好去別人的田裡,等人家拔完花生,再試著去扒泥土,撿看看有沒有遺漏的花生,但那時常遇到地主把我們當小偷一般的驅趕,小小的年紀,就受到大大的傷害,多年以後,有一次金門縣文化局從台灣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移來有名的畫作展出「拾穗」,我帶著外甥的小四的孩子去聽課,同時隨著解說老師觀賞「拾穗」,才明白原來這幅畫是畫大地主在採收時,都會特別的遺留一些稻穗,讓貧苦人家的孩子可以撿一些好過生活,那種關懷和愛心,真是讓人感動!我在畫作前久久不能自己,心澎湃再澎湃,翻騰著感動和感傷,兒時被傷害的心靈,慢慢的彌平了,有這樣寬容的大地主,老天爺仍是仁慈的。
花生拔起來之後,還要再把它一顆顆的捻下來,小時侯常常去讓地主請,幫忙捻一桶就有一毛或二毛的工資,多少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可以貼補家用,在金門那個物質生活貧瘠的年代,大家都要設法「生活」。所以現在有花生田可以照顧,即使採收很辛苦,但心裡卻有一種滿滿的幸福感,於是和大嫂一起採收一起捻「土豆」(金門人稱花生叫土豆),「上元」(元宵節)時採燈謎,就有謎面:「頂開花下結子,大人囝仔愛吃啊死」,謎底即是「土豆」。
據說明朝朱元璋來金門,看到野外到處滿了花生,就覺得太燥熱,有些擔憂,金門島嶼的子民生活,但到冬天再來走走,卻看到處處是綠油油的蘿蔔田,對於植物有研究的他,不禁滿面笑容的說:「花生與蘿蔔,一燥一寒,嗯!這樣就沒有問題了。」
我在採收花生時,有機會看見蜻蜓在田間翩翩飛舞,時而蝴蝶也在陽光中展示牠純熟的空中翻飛技巧,花生拔後,才發現「走馬蟻」(螞蟻)大家跑得好快的在田裡活動著,顯然有食物在吸引牠們,所以泥土給了萬物滿滿的生機,各自找到生命的源頭。
我就著田梗邊沒有太陽的地方捻「土豆」,誰知金門最會唱歌的鳥「鵲鴝」竟不怕生的來到一旁,跳上跳下,牠可能在花生藤蔓中找到牠的最愛,幫忙吃掉蟲蟲,是農作物的好醫生,我則近距離的捕捉牠的好神采,烔烔有神的眼,銳利的目光,讓蟲兒成為嘴裡的美食,黑白對比的羽色,在陽光裡特別的亮眼,有時則是白與灰的溫柔搭配,那就是雌的鵲鴝,當有一雄一雌時,那雄的會宛轉鳴唱,我便有耳福了,我告訴外甥的孩子,說牠是鳥類中的歌唱家,是最會唱歌的鳥哦!
大嫂說我們家種的花生品種叫「結令仔」,顆粒雖然小小的,但是吃起來比較香,太陽晒的夠,它的脆度特高,大嫂說她到山外菜市場時及坐公車,都聽到別人在討論,說只有結令仔最香,最想買的就是結令的品種,其他顆粒大的或是三粒公仔(花生殼內有三個土豆仁)都不是大家想買的,我記得以前母親都管這種品種叫(鴛鴦豆),個兒雖小,卻常常能征服大家的味蕾。
大嫂說田土要黏土多些較能保水,不怕乾旱,如果是沙土,花生結的顆粒較少,收成自然不是很好,還有常常也會遭老鼠來嚙食,昨天(98.07.15)一早大嫂和婆婆採收屋宇前院的花生,大嫂說「嘉令蟲」很多,又肥又大,前兩天晒花生,八哥鳥也會來,不知是吃花生還是吃蟲(嘉令蟲是八哥的專屬,因為八哥金門人都叫牠嘉令)。
大嫂說花生要採收,要觀察它的葉子是否有木蝨(一種臭蟲)的斑點?如果有表示成熟了,就可以進行拔花生。如果藤又長又旺,那表示花生一定顆粒大又多,就會有好收成。
花生種一百天就可以收,大嫂說以前住在舊房子時,空間小,花生藤沒地方放,只好疊在閣樓上,據說花生藤沒有什麼蟲害,所以即使和人住在一起,也不會像其他的植物會有不好的影響,像高粱就會引起皮膚癢。花生藤不可以淋到雨,這樣才可以用來餵牛,晒乾了收藏起來才可以做為養牛的好飼料。同事翁老師說花生晚上會把葉子關起來睡覺,大嫂說以前大家都說花生怕鬼,晚上要關起葉子來,一種可能是植物的自然生態,一種是民俗傳說,值得參考。大嫂說花生從播種到成熟要一百天,金門俗諺:六月十九三項新(農曆),三樣指的是芋頭、地瓜、花生。水煮的花生,燉得爛爛的,最適合高齡婆婆的食用,我們牙齒好的兒孫,則吃經過金門艷陽曝曬、香脆甘甜的花生,大嫂還會把新鮮的花生剝仁煮甜花生湯,就像電視廣告裡說的:「電腦撿ㄟ呢!」我家的花生是有機的哦!我家施的肥是朋友家養鹿場的鹿糞哩!大嫂也拿花生來燉豬腳,這道菜最受婆婆的青睞。
花生對金門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作物,以前有拿來榨油,現在拿來做貢糖,已成了旅客來金門最重要的伴手禮,花生對我來說感情更深,孩子小時候帶著他們一起拔花生、捻土豆,現在還能和婆婆一起捻土豆,對婆婆來說會覺得自己還是重要的勞動力,自己的生命充滿活力,大嫂煮豬腳燉花生,婆婆吃得笑開懷,這樣的深厚情感,是金門人最豐厚的生活與文化的養份。
以前金門的花生只能一年種一次,現在花生一年可以種兩次,目前我們正在等待秋收的花生快點長大,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但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我看大嫂努力的除草、灌溉、施肥,期待秋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