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產季無蹤影 大甲毛蟹瀕臨絕種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境污染產季無蹤影 大甲毛蟹瀕臨絕種

2009年10月01日
摘錄自2009年9月29日今日新聞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氣候逐漸轉涼,台中縣大甲,大安兩溪,原是主要產物毛蟹大量出產期,唯長久來水污染的問題,嚴重破壞自然生態,使毛蟹失去蹤跡而缺貨,有瀕臨絕種之況,反而大陸大閘蟹有替而代之趨勢。環保人士咸認政府單位應重視自然生態受危害問題。台中縣大甲及大安兩溪流生產的毛蟹,到了冬天氣涼爽時節,就長得特別肥卵又多,開時大量生產銷售,嗜喜喝一杯的民眾會煮一點下酒,吃起來口感相當不錯,早期因物多價賤。

70年代,北部地區傳吃螃蟹有防癌功能,原因是螃蟹食用河中一些骯髒物,導致螃蟹付有巨毒能與身上的毒素相抗衡,曾被搶購做為治癌食物。五年螃蟹因大量銳減,身價不斷的提高,加上牠的肉要比大閘蟹硬、甜、有味道,致價格直竄到每台斤千元以上,每捕得螃蟹,北部地區餐廳大量購走。

環保人士認為大甲、大安兩溪受到上游嚴重污染而瀕臨絕種,政府應負起自然生態改善措施,水流域生靈才有望延續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