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的品質認證 (下) | 環境資訊中心
保護區大會

生態旅遊的品質認證 (下)

2003年12月29日
作者:高美鈴

環境、社會、經濟三重考量下的最好選擇

頂著環境永續、旅遊永續雙項光環,生態旅遊認證似乎可成為保護區和其他關係利益者之間的緩頰。但是回到國人最為關切的問題,究竟獲得認證是否等同於種了一株搖錢樹,答案恐怕將令人大失所望。以澳洲生態旅遊計畫方案(NEAP)長年來觀察結果,看到市場利益是必須花長時間實現的。然而確實有1/3強的業者,自從有了標章的授與,明顯的增加了客源,也改善了當地環境。且有將近93%的業者,願意再繼續申請認證,以確保自己的口碑和品質。過去一向把保護區內的生態旅遊看成是一場保育競賽,非輸即贏;當有了一套明確可遵守的遊戲規則起而立之,不止各方參與者得以有目標的進行各自的扮演,不論何強何弱,整體賽事的水準提升,就等於是保育的全盤皆贏!

以中國大陸來說,其傾全力在世界襲產上尋求國際認可已行之多年。最近更將焦點放在世界性的綠色標章上,開始進入「綠色全球」(Green Globe)生態旅遊認證體系中,並配合連串的行銷,打造全球認可的永續旅遊形象。這背後的趨策力,當然是瞄準了全球市場,但不能吝於給予掌聲的是,其不論對於維護環境的考量和種種措施,以及執行的魄力和貫徹力,確實在國家一片勢不可擋的「開發大西部」隆隆呼聲中,十分光彩的為後人留下一方珍貴的土地。

澳洲旅遊協會執行主席Tony Charters在大會永續旅遊專題研討會中做出中肯結論,他證實在環境、社會、經濟三重考量下,生態旅遊認證是值得追求的最好選擇。然而參與認證的前提是,要能時刻專注於如何施行,才能使旅遊商品(包含保護區、住宿、遊憩設施、旅行社等)獲得永續發展。他同時也提出觀察,最難獲得有效成果的,不在業者的心態或保護區的生態維持,而在於消費者意識的養成。

目前全世界許多認證計畫都還在積極拓展中,大家都在期待能刺激更多地區和商品進入各種認證體系中,其立意如青天朗朗,但這些努力是否將充其量淪為滄海一粟,Sylvie Blangy以一句話與大會人員分享:

  一個願景如果沒有行動,不過是個夢想
  一個行動如果沒有願景,只會虛耗年華
  一個願景有了行動,整個世界將因此改變!

【參考資料】
 1. Workshop at the Vth 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
 2. 綠色環球21
 3. An overview of certification
 4. Certifying the product or the operator, and key indicators
 5. The European VISIT Programme: harmonisation and marketing
   of tourism ecolabels
 6. The European Charter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in protected areas
 7.世界保護區大會網站
 8.台灣生態旅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