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於登山,卻很喜歡讀山史,一方面是迷醉山林美景,一方面是好奇人文歷史。
對於寫山之書,伊能嘉炬的《台灣踏查日誌》一直是心中的典範,將近百年前的山區踏查,留下許多珍貴的人文資料,細讀記憶在心之後,每到書中介紹之處,總是在新的景觀之中,浮現舊有的歷史意象,一條山居人文的變遷,讓山更有趣味。
從德國媳婦BLOG,得知鄭安睎、許維真譯著《烏來的山與人》一書,看到自序中那段文字,「對於喜歡山,而想爬山的人,探究山卻不把原住民放進來,著實很奇怪,畢竟原住民才是山區真正的主人。」心中十分喜愛,充滿人文關懷的登山者,入山不只是路途的挑戰,更有歷史的追索。
購書回來閱讀,讀後更是驚訝,原本以為是一本譯著,翻譯日本時期的特定專書,卻沒想到是一本有著現代編寫結構,再費心搜尋日治時期的資料,完成的一本巨著,於是書籍不僅是嚴謹的考證史料,更是具有現代演變的山書。
對於烏來印象,大概早期是雲仙樂園,晚期是溫泉飯店,外加桶後溪的美景迷人,構成烏來的旅遊圖象。知道烏來是泰雅人居住地,但是意象相當模糊,更不知在這個日本時期就開發的溫泉區,那群土地的主人如何流離。
在《烏來的山與人》書中,作者分成三個章節,第一部份介紹烏來泰雅族群與聚落,以日治時期的圖照,詳細說明泰雅族屈尺群的遷徙,如何安居,如何與漢人接觸,以及日治後的景況,為閱讀者構成早期山區的人文圖譜。第二部份從日治時期山區管理角度,開始說明日本人在山區的活動,以及各式各樣的山區隘勇線,交通路網的建設,讓人理解烏來山區裡錯綜複雜的道路線。第三部份則是作者們長期的山野踏查,進入每條登山路線,一面寫下旅圖所見的美麗山景,一面考據路線上的歷史遺址。
於是,從面到線再至現實樣貌,一本穿越歷史,並且縱橫路線的山書焉然成形,它可以在案頭作為歷史檢索之書,更可以帶上山作為道路指引,在書中細膩的文字中,走讀愛山之情。
整本書讀來有趣,更吸引人注意是書寫「集團移住」的篇章,算是日治時期最早原住民遷村之舉,書中考查出當時日本為了林業發展,用以地易地、耕地補貼方式,將原住民集中遷居,其中遷村的歷程,以及遷村條件的交換,甚至新住地的安排,足以提供這次八八水災後,怨聲連連的遷村議題,一個可以回顧與省思的歷史資料。
《烏來的山與人》一書,圖文精美豐富,作者長期山林縱走,書中不乏對山的思索與熱愛的文字,一本相當值得閱讀與收藏的好書。
《烏來的山與人》
作者:鄭安睎、許維真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9866789595
頁數:296頁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