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鹽化工基地在柴達木盆地現雛形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中國最大鹽化工基地在柴達木盆地現雛形

2009年12月02日
摘錄自2009年12月2日新華網西寧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在中國青海柴達木盆地,距離格爾木市北部約60公里的察爾汗鹽湖上,幾座新建的化工廠房拔地而起,一條 「加快建設中國最大鹽化工基地的標語牌顯得異常醒目。2005年以來,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先後啟動了概算總投資超過600億元的鹽湖資源綜合利用一、二、三期項目,試圖在柴達木盆地建設中國最大的鹽化工基地。

中國地質勘測機搆的有關資料顯示,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的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床,其各類資源總量達601億噸,其中氯化鈉的儲量為426億噸,鉀的儲量為5.4億噸,鎂的儲量為16億噸,鋰的儲量為1204.2萬噸,此外,還擁有儲量可觀的硼、溴、銫、銣等稀有元素。

據測算,整個察爾汗鹽湖的開採價值超過12萬億元。青海鹽湖集團副總經理李浩放說,他們將使中國的鹽化工產業在世界上擁有價格談判的話語權。

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為了緩解中國嚴重缺鉀的不利局面,中國就已經開始開發這裏的鹽湖資源,并逐步建成了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2003年10月,中國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後,投資25.8億元的青海鉀肥百萬噸工程基本建成,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7個擁有百萬噸鉀肥生產能力的國家。

但是,由於受技術條件和開發理念的限制,近半個世紀以來,察爾汗鹽湖資源的開發始終未能擺脫單一提取鉀肥的粗放型開發模式,大量的鈉、鎂、鋰等伴生資源都被當做廢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