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管60年生態祕境 後慈湖保育課題考驗縣府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軍管60年生態祕境 後慈湖保育課題考驗縣府

2009年12月14日
本報2009年12月1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2009年「永續──河‧海‧城──國際研討會」於12月10-11日舉辦,桃園縣以「大嵙崁綠色資產廊帶」發展縣內大嵙崁溪(大漢溪)沿溪的綠色觀光,因此於12月10日安排City Tour,帶領國外學者專家參觀桃園縣沿著大嵙崁溪重要景點,其中以「後慈湖」最具神秘色彩。與會者除了讚嘆此地豐富的物種,也不乏應對此地進行物種調查的主張。而開放後的後慈湖自然生態資源如何規範、維護、保持,也將成為縣府一大挑戰。

「後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原名為「龍過脈埤」是灌溉埤塘。1950年起,列為軍事管制,至今約60年時間,整個自然生態未遭破壞,完整保留下來。做為戰時指揮所的後慈湖,因已無軍事用途,在2007年的時候由桃園縣政府接管,隨後開放此地。如今,後慈湖原始的風貌、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與歷史價值,不啻為桃園縣既有的觀光產業再添一城。

觀音座蓮遊覽車在「百吉隧道口」下車,讓此行一行人下車,開始全長3.85公里的步行。不少團客也在此時進入,頗為熱鬧。百吉隧道(總督府隧道)全長450公尺,現已成台灣特有種葉鼻蝠棲息之地,為了不打擾這群「原住民」,隧道不開放,只能在隧道口觀望。或於4號辦公室觀賞即時記錄片。

沿路林木茂密,高聳的林間不時可見附生的山蘇,解說員笑著說這是有機蔬菜。樹上可見原生種蘭花,林中夾雜著珍貴的桫欏以及筆筒樹,這兩樣物種已被華盛頓公約列為保育樹種,卻在此處可尋。解說員特別提到台灣自然物產珍貴,莫過於同時存在這兩種樹種,而後慈湖為其中之一處。

樹上台灣藍鵲的巢桃園三寶中,樟腦樹極富經濟效益,樹林裡就有很多樟腦樹,有些甚至保留近30年,此乃因樹幹不夠筆直而被保留下來。在這裡可見台灣原生特有種,如觀音座蓮、野牡丹、九芎、蘆竹、相思樹、槭樹及山茶花等,還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先驅植物山黃麻。步行過程不時聽聞五色鳥的叫聲;高大的樹上還可找到國鳥台灣藍鵲的巢。還有許多豐富的物種未及介紹,不輸給福山植物園或陽明山國家公園。

除了原生植物,還有因蔣介石喜愛而種植的七里香、梅花、桂花與椰子樹。

從百吉隧道一路走到以前遊客熟知的慈湖陵寢「前慈湖」,配合自然生態解說,全程約需3個小時。為了要保護避免破壞園內的自然生態資源,參觀者需事先申請才能入園。

據縣府人員表示,目前申請都須一個月前提出,每天參觀人數雖由早期的400人增加到600人,仍然跟不上申請的速度,最近已調整為700人。基於觀光考量,而增加參觀人數,會不會沒有上限呢?後慈湖的生物承載量究竟底限在哪裡,恐怕不能以觀光需求來訂定。未來是否將後慈湖列為重要的生態保護區,成為生態旅遊的示範,或無止境的開放參觀人數,恐怕是桃園縣政府要費心思量的。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