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新聞回顧:科學家解開蜜蜂消失之謎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9新聞回顧:科學家解開蜜蜂消失之謎

2009年12月17日
整理:Isaac;審校:莫聞

蜂群為何會突然消失迄今仍眾說紛紜,農藥(殺蟲劑)、病毒或細菌、電磁波、氣候變遷都有人提出做為解釋。昆蟲學教授謝波德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所做的研究,解開了蜂群消失之迷。他們證實了農藥和微細病原體,是造成「蜂群衰竭失調症」的兩大共同主因,大大的縮小了研究原因的範圍。

他們檢視了美國農業部所提供的蜂巢,發現舊蜂巢的蜂蠟中,有高濃度的農藥殘留物,顯然的會減短巢內蜜蜂的壽命。在美國以往的研究,已有證據顯示殺蟲劑和此症脫不了關係。美國環保署已認定新型的新菸鹼類殺蟲劑中的可尼丁(clothianidin)和益達胺(imidacloprid)具有毒性。這類藥品會導致蜜蜂慢性中毒,影響其中樞神經系統,也會影響幼蟲生長及蜂后生殖能力。

謝教授也和其研究生對「東方蜂微粒子蟲(Nosema ceranae)」的微孢子蟲病病原體進行研究,這種蟲在2007年被提出,已在美國境內蔓延開來。養蜂人認為這會讓蜜蜂免疫功能失調,容易死於種種不同的原因,包括用來預防蜂蟹蟎等寄生蟲的化學藥品。有研究認為由蜂蟹蟎(varroa mite)攜帶,一種名為「類小RNA(picorna-like viruses)」的病原體,讓蜜蜂無法製造所需的蛋白質,導致峰群大量且快速的死亡。也有研究指出,「以色列急性痲痹病毒(IAPV)」可能是原因之一,它會讓蜜蜂癱瘓,而在巢外垂死。目前的研究顯示並非單一原因造成此蜜蜂消失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