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新聞回顧:烏干達開非洲先例 植樹可抵換碳權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9新聞回顧:烏干達開非洲先例 植樹可抵換碳權

2009年12月18日
整理:黃靖雯;審校:劉仲恩

10月上旬,烏干達一處位於維多利亞湖上游的「魯沃霍中央森林保護區」,有一項造林計畫將可列入《京都議定書》認可的碳權抵換額度,創下非洲首例。這項「尼羅河流域再造林計畫」是由烏干達國家林務局結合在地社區所推動,資金來自世界銀行所提供的「生物碳基金」(BioCarbon Fund)。 

藉由「尼羅河流域再造林計畫」的執行,該地區有75%面積將由生長快速的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所覆蓋。此外,還預計種植20%的非洲大型樹種Maesopsis eminii,以及5%的非洲李。加勒比松不是非洲原生種,目前正在該地區進行測試;非洲李是常綠樹種,其樹皮有珍貴的藥用價值。 

「生物碳基金」運用造林(afforestation)或再造林(reforestation)計畫來購買碳權,這種抵換模式符合京都議定書所制定的「清潔發展機制」。

世界銀行烏干達經理Kundhavi Kadiresan表示:「是這項再造林計畫從籌備到批准階段,充滿諸多困難,對烏干達而言是一個里程碑,我很欣慰這項計畫不僅提供實質的財務資源,還創造了多達700個工作機會給當地居民。」佔地2000多公頃的魯沃霍中央森林保護區,預計在植樹階段提供500個工作機會,而後續的森林管理工作則可提供200個工作機會。

目前,全球只有8例符合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CDM)的造林抵換碳權計畫,烏干達計畫是其中之一。「生物碳基金」經理Ellysar Baroudy表示,「烏干達計畫是第一個透過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的管道進行註冊的,而且參與雙方都能獲得極大的益處,例如地方社區有了較高的收入,對氣候變遷也有更大的適應能力。」

此尼羅河流域計畫預估至2012年封存約11萬噸CO2e,2017年封存約29萬噸CO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