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里曼:展開全球低碳競賽吧!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佛里曼:展開全球低碳競賽吧!

2010年01月08日
作者: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也是暢銷書《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作者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即將於下周造訪台灣。他才剛結束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採訪,馬上又在亞洲地區展開巡迴演講,這次的主題,當然也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

不過,哥本哈根會談落幕一個月來,國際上正呈現一股交相指責的風潮,各國還沒攜手同救地球,倒都爭先指著對方鼻子大罵。歐巴馬和溫家寶兩人,由於分別代表著全球兩大碳污染國,自然成為會談失敗的代罪羔羊;兩國政府幾周來也不甘勢弱地回擊,而彼此也在哥本哈根一役,留下仍待解決的摩擦。

而曾在《熱平擠》一書中希望「美國能當一天中國」的佛里曼,又會如何解讀哥本哈根會議呢?

地球峰會 大而無當

佛里曼12月19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Off to the Races》,似乎給了這場會議一個新的觀點。

他認為,要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領導人,各自為了全人類整體福祉,願放棄各國的短期利益,手牽手心連心地為下一代的存續努力,這是不太可能的。依他的論點,在現實的國際政治裏,不論是透過什麼手段,誰能從他國身上多刮一塊肉,就能在國內外贏得新的政治籌碼。

因此,像哥本哈根這類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的國際會議,是沒有辦法解決氣候問題的。

要政治人物願意讓步,必須要能讓他們看到背後更大的利益;否則精於為自己算計的政治動物,是怎麼也不可能在談判桌上妥協。政壇上如此,商場上亦然,沒有企業主會投資賠錢的生意,除非他們已搶先嗅到市場轉變的大趨勢。

國際競爭 低碳未來

所以佛里曼就提出的「全地球競賽(Earh Race)」的觀念,他認為唯有當政治人物了解到,在低碳經濟的國際競賽裏,誰還繼續對化石燃料上癮,只是讓自己的國家在可預見的未來,非但喪失國際競爭力,就連國內工作也保不住、他們自會盡其所能促成「低碳經濟」成形,並同步追求能源的獨立。

當然,這樣的改變並不容易,有太多的既得利益將會重新洗牌。但是,不論在東方或西方、在新教文化或儒教思想、在國家層次或是企業層次,卻都得面對同樣的挑戰:今天不為自己的國家創造綠色工作機會,明天當綠能跟石油一樣得靠進口時,就等同為其他國家創造綠色就業職缺。

若是照佛里曼的論點,實質的國際減碳協議,不論是放在聯合國氣候公約(UNFCCC)下來談、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框架(MEF)來談,放在八大工業國會議(G8)來談、或放在二十大工業國會議(G20)來談,只要能達成目的其實都是一樣的。總之,與其各國妥協訂出一個軟弱的協議,不如讓各國感受到減碳競賽的壓力,企業此時更會跑在政府前面,誰不想搶先佈局賺上第一桶綠金?

台灣民間 跟上步伐

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至今也無法以締約國的身分,出席聯合國氣候公約相關的會議。然而,台灣的民間力量,並沒有因此跟著坐以待斃;台灣的LED封裝產值是全球第二大、同時也是世界第四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台灣的業者去年也生產出了全球第一台貼上「碳足跡標籤」的平板電視;台灣的面板與光電的廠商自2000年開始,就先對NF3這類未被管制的溫室氣體展開回收;地方政府努力也不落人後,台北市的垃圾量,也從十年前的1.12公斤,降至現在的0.39公斤。

低碳經濟本就是一條該走的路,即使中國與美國所提的目標,在哥本哈根並不讓他國感到滿意,但對兩大經濟體而言其實都是一大挑戰。而且中美一但都起了頭,誰也不會因達到目標就滿足了,反想更進一步來把對方撂倒,有遠見的企業更應提早掌握這樣的情勢。

相信佛里曼所主張的「全地球競賽」概念,接下來會成為許多國家與企業,在進行低碳策略時的指導原則。當然,也需要更多的人站出來正視科學的議題,並認同由碳定價的手段,或可儘早促成一場綠色工業革命。否則,若把事情拖過科學家建議的年限,到時要付出的巨大成本,將讓民眾更加痛苦。

讓更具效率的商品主宰市場、讓化石燃料的價格忠實反應生產成本、讓污染者付費、這些都將會是系統上大變革,也是全球大部份為政者不敢碰觸的議題。或許佛里曼的來訪,可以讓台灣的產官學界看到低碳經濟更多的可能性,並共同見證石油經濟瓦解的歷史時刻。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