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地球200年》推薦序──人類,抉擇的時刻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發燒地球200年》推薦序──人類,抉擇的時刻

2006年03月26日
作者: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也很好看的書。

溫室效應是科學問題,也是政治議題,更是將影響我們未來生活的決定性因素。可是作者卻能用古代說書人的文學筆調,帶點幽默與嘲諷,讓我們彷彿跟隨著他坐在時光機上,觀看一幕又一幕生動逼真的歷史劇。

這幾年來,因為溫室效應以及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到生效,我參加過數不清的會議與研討會,從政府部門、學術單位到民間團體,淹沒在堆得比人高的報告書、資料與期刊中,能抽身從一大堆數字與理論中,看到「溫室效應兩百年」,覺得非常親切,我想這是一本能夠讓民眾在沒有壓力的閱讀心情裏一窺究竟的書。

溫室效應不只是氣候愈來愈熱而已,它牽動到全球環境的變遷以及即將面臨的能源爭奪戰。它將決定全世界所有國家未來的競爭力,甚至每個民眾的生存問題,這也就是大家為什麼這幾年不斷聽到溫室效應這幾個字的原因。

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暖化,並不是每個地區愈來愈温暖,而是全世界都將面臨氣候變化愈來愈劇烈,也就是對於人類而言,極端的氣候將會愈來愈多,比如暴風雪,大颶風、大洪水或乾旱,將會是常態。而且降雨模式的改變,比如原本下雨的地區不再下雨,或者沙漠開始下雨,除了影響河川湖泊水量之外,人口的分布勢必也會受影響這也意味著國家、社會或地區的興衰起落版圖的重新分配。當然,氣候會怎麼變,對我們個人而言,或是政府,甚至是全人類也都拿它沒辦法,但是我們卻可以增強我們面對危機的應變能力!縱觀歷史,人類社會之所以衰頹敗亡,大致來說,自作孽的成份大於外來的脅迫。

為了溫室效應所簽署的京都議定書是針對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管制,其實就是強迫各國政府節約使用能源,這對於即將消耗完的石油與可能的能源爭奪戰,可以說是強迫各國提早作能源使用的結構轉型,讓人類社會可以順利過渡到另一個非石油的文明。

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對於石化能源的依存度可以降低,這將是攸關所有企業未來能否有競爭力,甚至整個國家能否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因此現在不是談論台灣是不是京都議定書的諦約國,會不會受到國際制裁的時候,如果不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將產業升級,決心將整個國家的能源政策與結構做徹底的改變,真的就來不及了。當然改變是痛苦的,但是我們必須趁我們還有餘裕,我們還有能力的時候來調整。

是的,破壞或復育,稀少或豐盛,改善或惡化,慈悲或貪婪,愛或恐懼,將視我們有所為或有所不為而決定。

《 發燒地球200年》小檔案

  • 書名:發燒地球200年
  • 作者:蓋爾‧克里斯欽森
  • 出版社:野人文化
  • 出版時間:2006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