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署:中俄等國共同參與的保護白鶴棲息地專案取得成效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聯合國環境署:中俄等國共同參與的保護白鶴棲息地專案取得成效

2010年02月25日
摘錄自2010年2月24日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白鶴是一種極度瀕危的鳥類,全球目前僅剩3000多隻。為保護白鶴及其濕地棲息環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鶴類基金會及中國、俄羅斯等國過去十年中開展了一個合作專案。環境署2月24日表示,這個專案對於保護歐亞大陸的濕地環境、維持白鶴及其他候鳥的種群數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白鶴又叫西伯利亞鶴或黑袖鶴,主要的棲息環境為沼澤濕地。這種美麗的鳥類在西伯利亞北部繁殖,每年的冬天,它們沿東、西兩條主要的遷徙路線,飛越數千公里,最終抵達中國南方和伊朗過冬。

由於棲息環境的減少以及偷獵等因素,到二十世紀70年代,全世界15種鶴中,有7種瀕臨滅絕。許多其他種類的水鳥也難逃同樣的噩運:全球40%的已知水鳥種群數量正在減少,在亞洲這一比例更高達59%。

為保護白鶴等鳥類及其賴以為生的濕地環境,10年以前,在全球環境基金出資支持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鶴類基金會等合作夥伴啟動了「白鶴濕地項目」,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共同參與了這個項目。

環境署24日表示,「白鶴濕地項目"實施十年以來,全球34%的水鳥種群數量保持穩定,17%的種群數量增加。在亞洲,27%的水鳥種群數量穩定,10%的種群數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