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重生,感恩之心
傳說台灣的新年是來自一個沉地故事。
終日為人們舉燭在供桌上的燈猴,向玉皇大帝告狀,台灣人不知感恩,祭祀時都忽略他的辛苦存在,玉皇大帝為了懲罰台灣人決定要在除夕夜沉沒台灣島。
土地公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台灣的百姓,也趕緊找觀世音菩薩向玉皇大帝求情,台灣的百姓聞訊先拜請送走了神明以免神明受難(二四送神),並且宰雞殺鴨全家聚在一起吃了豐盛的最後晚餐(除夕圍爐),晚餐後父母把手邊的錢財分給子孫(壓歲錢),惶恐的人們全家人圍聚在一起,不敢睡覺等待著末日來臨(守歲),一直到午夜,才知道觀世音菩薩解救了危機,家家戶戶狂喜的放鞭炮慶賀恭喜重生。天明之際,全家大小到廟裡感激神明。
初一行春,原來是這樣充滿感恩之心。
溫暖喜悅初一早
在幼時的印象裡,初一行春是一種輕鬆而喜悅的散步印象。
從竹林茂密的阿嬤家開始,晚上大花棉被陳舊的味道以及滿懷初一穿新衣的期待下,整晚睡不著得翻來覆去,等到窗色微亮時,就等不及爬起身,從最大的阿嬤開始喊"阿嬤恭喜"再喊到大小叔叔,吃過菜頭粿的初一早齋後,往廟裡出發,一路上見到人都是互相喊著"恭喜",婦女們肩上擔著兩層的紅色謝籃,喜氣抖著肩擔,韻律的走著,竹林圍攏兩側的綠竹道上,往廟裡行春的人們絡繹不絕,恭喜聲與喜悅的心情映滿在這條村莊暖暖的人情路上。
散步書院,走智慧
長大成家之後,已經好幾年了,初一全家總是坐著海線慢車到磺溪書院去。
坐著海線火車在大肚站下車,出車站往右邊走去,沿著鐵軌旁小路,再越過平交道前行,看著每戶人家的窗或門聯,一路散步到書院。
書院沒有一般廟裡的波波人潮,在這空間裡,古老的紅磚與木質溫厚感,構成一股安靜的氣氛,這是讓我非常喜歡來到磺溪書院的原因。
大約在幾十年前的某個下午,我第一次來到這座古老的書院,書院已經不是我在書上看到的殘破樣子,大抵上已經整修的很新了,那時進去書院要跟附近管理的住戶拿鑰匙才能開門進去。
在那個下午,這古老的空間裡就只有我一個人,走在廊間、轉進過水廊,風在空間裡流動,顯得那麼清楚而敏感。
某一年的新年初一,百無聊賴得突然想到可以去磺溪書院走走,而就演變成每年的行春書院。
平常大家都只在聯考季節,才會想到去書院拜拜文昌,而在開正這天,我祈求文昌諸神,保佑新一年思路清楚、智慧發達。一切的平順不就都從思考開始,從頭腦支配所作所為,求財、求健康,不如求各智慧在每日之中。
看古蹟,也看生活之道
走春拜文昌之外,看看書院的古蹟建築也是一項值得年年研究的課題,在海風強烈的地理位置,看建築的配置,書院的對聯與牆上的裝飾,古句哲學都是生活之道的智慧。
每年看同一座古建築,也能發現先前沒注意到的細節,這樣年復一年的總能仔細觀察出來。
如果不想在大年初一到廟裡,人擠人的面對那些迎面而來可能毀容的香柱,或者用一種散步的心情到附近的古蹟走走拜拜小廟,小廟的神比較清閒,總能多聽的到祈求。
※ 本文轉載自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