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7日
本報2010年3月1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康杰修報導
近年來國內外工業活動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案例,對國土資源與生活環境形成莫大威脅,尤以含氯溶劑洩漏之污染流佈與調查及整治迥異於重金屬或油品類污染,如RCA桃園廠、台灣氯乙烯公司頭份廠等,其污染整治耗費相當資源與時間仍未能達成。有鑑於此,環保署於2008年首次針對全國含氯溶劑之運作中工廠進行土壤及地下水調查。此計畫定位為先期示範性調查計畫,決定關切8項目標污染物,結合各式調查技術,將執行過程及成果之實務經驗,回饋相關調查手冊內容。
該計畫成果日前於環保署網站公布,所調查的12家工廠分佈桃園、苗栗、彰化、雲林、南投及高雄等6地區,超過土污法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者有10家。值得注意的是,此10家工廠之後續管制建議大致可區分為兩類:(1)依據調查結果與專家審查會議結論,確認污染行為人明確者有5家工廠,(2)另5家工廠則先劃定地下水受污染使用限制地區及限制事項後,再評估可能污染來源。
據計畫執行團隊指出,許多重大列管場址,如台氯頭份廠、RCA廠及飛利浦竹北廠等污染洩漏原因,主要是因為「早期環保意識不足」、「防堵措施未嚴格要求」及「製程設備具洩漏風險」等。現今運作中工廠無過去之直接排放或傾倒等離譜事件,且工廠運作區更新或局部翻修,污染潛勢區恐已不可考,均有必要因地制宜評估合適調查技術。該計畫以台塑仁武廠為例,充分使用各式調查技術,依序利用地球物理探勘、土壤氣體篩測、MIP調查、土壤採樣、簡易井及標準監測井設置採樣等交互佐證,調查規劃之所有採樣點均證實污染,並發現5處污染來源且證實DNAPL(比水重非水相液體,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存在。
該報告「運作中工廠土壤及地下水含氯有機溶劑污染潛勢調查及查證計畫」相關內容,於環保署環保專案查詢系統可下載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