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灣寶的貴客─小白額雁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苗栗灣寶的貴客─小白額雁

2010年03月28日
作者:丁昶升;攝影:洪江波

小白額雁

春暖花開,候鳥北颺。苗栗後龍灣寶社區的農地裡,2010年三月十七日來了兩隻小白額雁,今年春天台灣候鳥遷徙才初開序幕,就有重量級鳥明星登場。

每年由北方飛至台灣度冬的雁鴨數量很多,但體型較大、外觀上近似鵝的「雁屬」鴨種則十分罕見,主要出現的有豆雁、白額雁、鴻雁、小白額雁與灰雁。這五種大鴨的度冬區域,都未包括台灣在內,只在天候轉差影響飛行,或者候鳥迷途時,牠們才有機會駕臨寶島。即使將這五種的出現狀況全部合計,一年中的次數也是屈指可算罷。因此只要某地傳出大雁抵達,都將成為極為轟動的生態消息,尋訪者絡繹不絕。而觀察五種大雁的過往記錄,小白額雁出現機會僅高於灰雁,可說是稀罕中更稀罕的珍寶了。

小白額雁體長59公分,額頭至嘴基為白及成鳥有個明顯白眼圈,都是容易與其它大雁辨識的特徵。繁殖在亞歐大陸北極圈內苔原及凍原上,冬季主要遷至中國華北至華南地區及歐洲南部。牠在台灣的少見,也與其族群數量稀少有關。根據方偉宏先生著作「台灣受脅鳥類圖鑑」記載,推估目前全球數量在25000至30000隻之間,且有逐年下降趨勢。因此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將小白額雁名列VU(易危Vulerable)級物種,提醒世人其所面臨的族群危機。

以往台灣小白額雁記錄,多半來自宜蘭及台北兩地,這是強大北方冷氣團南下時,對遷徙候鳥造成干擾,在東北季風迎風面地帶產生的停棲效應。這回灣寶小白額雁,是苗栗的首筆記錄,相當難能可貴之外,亦透露出另種值得關注訊息。台灣是西太平洋上距離亞洲陸地最近的一個大島,在東亞候鳥遷徙路徑上地位重要,每年無數鳥類南來北往於此地。瀕臨海濱的濕地、河口、魚塭或者農田,由於地緣關係,經常成為候鳥暫時歇腳、補充體力甚至緊急避難時的首選。近海的灣寶,除有著大片田園外,長期以來亦積極推廣從事有機農業,土地肥沃程度高於一般農地;這裡的人們勤奮和藹,也知道親切善待野生動物。

一條鬧街好幾家餐廳,有的門庭若市、有的卻門可羅雀,手藝差別外還有許多不可言喻之奧妙在其中。小白額雁選擇灣寶作為臨時旅棧,也反應出類似的深層意義。此外稀有候鳥停留在政府公告之IBA(重要野鳥棲地)以外地點,亦顯示即使不是一般認定的溼地環境,很多空曠地帶對候鳥仍然具備十足的運用效益,因此不是以人的眼光畫分區塊,野生動物就會乖乖依循遵守,對野鳥保育的視野需要大幅修正。

目前台灣西部沿海平原地帶,已有許多高耗能、高汙染產業,仍覺得數量不夠,持續推動設置。經濟掛帥時代,追逐近利的思維充斥當道,不但方寸之地無意留給遠途而至的候鳥,連住民世居多年的土地田園,都要給它徵收開發成工業區。對於號稱高度民主素養、國民智識增長、保育觀念提升的現代台灣,絕對是一大諷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