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垃圾大戰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高山垃圾大戰

2010年05月31日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 陳添寶

海拔兩三千公尺的高山農業地帶,出現一座又一座垃圾瀑布。雨水沖刷著垃圾與廢棄的農藥罐,一點一滴流進水庫。為什麼大批垃圾會進佔集水區?我們飲用水的來源出了什麼問題?

561高山垃圾大戰

清晨六點,南投縣仁愛鄉公所的清潔隊員,在海拔1000公尺的霧社集合,出發前往海拔2600公尺的華岡地區,這可能是台灣最遙遠,也是最危險的垃圾清 運路線。清潔隊員必須開著垃圾車,經過地形陡峭、土石脆弱的力行產業道路,順利的話,兩個小時才能到達終點站華岡,沒想到才出發二十分鐘,就遇上了坍方...

力行產業道路,是從霧社到翠巒與華岡地區最近的一條路。其中海拔最高的華岡地區緊鄰著福壽山農場,是高冷蔬菜最重要的產區,沿線山坡地因為過度開墾,幾 乎全都是光禿禿裸露的菜園。不需要豪雨,只要些微的雨量,山坡隨時都可能坍方。仁愛鄉清潔隊每個禮拜有兩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收垃圾。

每年3月到10月,是梨山與華岡地區的農忙時期,許多平地人上山種植高冷蔬菜,在生產農作的同時,卻也製造出不少垃圾和農業廢棄物。在早年垃圾車還沒有上 山清運的年代,一般垃圾與用過的肥料袋、農藥罐,就被隨手扔到山谷,日積月累在山上形成一座又一座的垃圾瀑布。

從空中鳥瞰,整個大梨山地區,除了超限利用的農耕地之外,許多不為人注意的小山溝,也都成了一條條的垃圾溝渠,這些垃圾距離水源,不過是咫尺的距離。

發源於合歡西峰的合歡溪,是大甲溪上游水量最豐沛的支流,40年來福壽山農場與華岡地區的農民,引用這條溪最清澈的水源,但是就在不到一公里的下游處,整片山坡都被垃圾與廢棄農藥罐侵佔,在它的下游正是中台灣兩百萬人飲用水最重要的來源─德基水庫。

垃圾與廢棄的農藥瓶罐,會不會影響水質?

水利署與環保署每一季都會到德基水庫進行水質檢測,檢測項目包括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等等,這些都是水質優養化的重要指標。德基水庫管理委員會表示, 目前水庫水質都合乎飲用水的標準。至於農藥檢測的部分,是由農委會的毒物試驗所負責,但他們檢測的,是農耕地附近的山溝,而不是水庫本身的水質。

水庫的水最終會經過自來水廠的過濾和淨化,但是直接使用山泉水的部落,用水安全卻沒有任何保障。位於華岡地區下方的翠巒部落長久以來過著沒有自來水的生活,居民都是自行尋找山澗引水到家中使用,但是上方垃圾與農藥罐正汙染著他們僅有的水源。

翠巒部落的居民,因為使用被污染的山泉水,曾經整個部落都得到腸胃炎,同時皮膚病的比例也偏高,居民現在都不敢再喝山泉水,而是到部落裡唯一有簡易自來 水的國小載水回家飲用。在過度開墾與垃圾堆積的雙重污染下,位處水源區的部落,普遍面臨有水卻不能喝的窘境。

德基水庫的集水區包括南投縣仁愛鄉華岡地區,以及台中縣和平鄉梨山地區,兩者統稱大梨山地區,地理上非常接近,但因為分屬不同的縣市,垃圾處理上面臨截 然不同的命運。仁愛鄉清潔隊一個禮拜兩天冒險上山,遇到下雨坍方,垃圾就要堆積一兩個禮拜。但是台中縣和平鄉,卻因為有環保署的補助,在福壽山農場境內設 有垃圾轉運站,可以天天清運垃圾。華岡地區居民常常就近將垃圾拿到和平鄉的垃圾轉運站,他們希望南投仁愛鄉也能比照和平鄉,在山上設置垃圾轉運點。

另一方面,廢棄農藥罐的回收,過去都是由農會出面宣導獎勵,但是對農民而言,並沒有任何約束力。

轉眼又到了梅雨季節,仁愛鄉清潔隊員依舊走在最危險的山路上。很少人能體會運送這些垃圾下山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清潔隊員所要冒的風險。傾倒垃圾是多麼容易,想要清除卻是困難重重,望著水源區滿坑滿谷的垃圾,何時才能還給山林一個乾淨的面目呢?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