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15年有成 綠蠵龜年年來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望安15年有成 綠蠵龜年年來訪

2010年06月06日
摘錄自2010年6月5日中國時報基隆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海大教授程一駿從事海龜研究10多年,並在澎湖縣望安島推動畫設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當初將望安島6處沙灘約23公頃畫入保護區,一度引發當地居民反彈,如今在地人慢慢能接受保育觀念,每年為欣賞綠蠵龜產卵遊客絡繹不絕,也帶動當地觀光事業。

程一駿說,歷經15年推動保育,望安島這片沙灘平均每年上岸產卵的綠蠵龜維持在8至12隻左右,產卵環境愈來愈好,因此,海域的海龜愈來愈多,未來希望能以望安島為模範,繼續推動保育海龜。他指出,台灣除了澎湖、蘭嶼,小琉球和南沙的太平島都有綠蠵龜蹤跡,其中,小琉球因發展觀光,人為破壞最嚴重,綠蠵龜數量只剩下個位數,太平島因興建飛機場,破壞綠蠵龜產卵棲地,也面臨生存危機。由於綠蠵龜的食草性,經過10多年的觀察,海草的豐枯影響到綠蠵龜上岸產卵數量,在聖嬰年與次年兩者差距特別大,主要是氣候變化影響海草數量,約3至4年有一個循環。

程一駿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保育教育,建構海龜救傷與通報系統,將加強與國際的學術與保育工作,將望安保護區打造成為兩岸三地的海龜研究重鎮。

每年7至9月是望安綠蠵龜產卵期,母龜通常夜間上岸產卵,綠蠵龜對棲息地及覓食場忠誠度高,所以望安綠蠵龜產卵6處沙灘畫設野生動物保護區,每年5月1日至10月30日實施夜間管制,一般民眾和遊客夜間8時至次日上午5時,禁止擅自進入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