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上的提琴手-招潮蟹 (二) | 環境資訊中心

溼地上的提琴手-招潮蟹 (二)

2003年08月13日
作者:施習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日漸消失的家園

弧邊招潮蟹全世界約有80多種的招潮蟹,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泥灘地則是大多數招潮蟹居住的棲所,所以很多種類是棲息在有紅樹林生長的海岸,但是樹林深處長期被遮蔽的地方是不會有招潮蟹的,牠們只生活在紅樹林旁或紅樹林之間的空曠地。靠近河口的內陸溪流岸邊也會有招潮蟹的分布,有些種類的棲所甚至在珊瑚礁海岸靠近陸地的高潮間帶,且有珊瑚礁石的屏障。台灣至今已記錄到10種招潮蟹,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清白招潮」和「弧邊招潮」,更有一種是僅分布於台灣和澎湖的特有種—「台灣招潮」。

然而,由於台灣海濱不斷的遭受開發破壞,僅剩的幾塊的濕地也在苟延殘喘中勉強維持現狀。放眼望去,只見海埔新生地已被工業區、垃圾場和魚塭所占據,它們就像是奇形怪狀的毒瘤,正在啃蝕著福爾摩莎美麗的海岸線,而西濱公路、堤防、消波塊則像是供給毒瘤養分的血管。

海岸的潮間帶濕地是許多海洋魚貝蝦蟹的繁殖場所,也是其幼苗棲息之地,台灣海岸不斷遭受破壞,就是導致近海漁業資源枯竭的主因之一。在我們認識這些濕地上的提琴手之際,是否曾經思考過由於人類的貪婪,將使得這些小精靈逐漸從我們的記憶中消失?

招潮蟹有個美麗的稱呼—「紅樹林下的提琴手」,而這也讓一般人誤以為要觀賞招潮蟹就要栽植紅樹林,再加上不斷有人歌頌紅樹林之美,導致一般人誤認為早期整個台灣西海岸都遍佈著紅樹林,只是後來遭受破壞,因此應該加以大量「復育」。

事實上,台灣的海岸向來都呈現著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珊瑚礁、岩礁、沙灘、河口、泥灘地、紅樹林都是台灣海岸的生態體系的成員,紅樹林只是其中之一。而早期記載紅樹林的產地,目前並不可能加以「復育」,例如基隆港、高雄港,因此,現今台灣的紅樹林都是後來人為「栽植」的。栽植紅樹林或是紅樹林過於繁茂的負面影響,均有文獻加以探討,然而,其中最讓人憂心的現象,則是紅樹林的栽植,破壞了「台灣招潮」的棲息地! 

本文轉載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出版之「消失中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