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12日
摘錄自2010年6月11日新華網合肥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0日,在淮河流域安徽段的阜南縣王家壩鎮,150萬尾魚苗被人工放養到曾被視為污染嚴重的淮河中,這是安徽在淮河流域首次實施的大規模人工魚類放養增殖活動,該縣共計劃放養300萬尾魚苗。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淮河水體日益遭到嚴重污染,加上過度捕撈,淮河流域的魚類資源日漸枯竭,魚越來越少,越來越小,漁民日漸無魚可捕。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淮河治理的力度加大,淮河水質逐漸在轉好,水質始終保持在3類水質以上,具備了魚類繁殖的條件。
為了修護淮河漁業資源,保護漁業生態環境,2010年安徽漁業部門首次組織在淮河流域進行人工放流增殖。從6月6日起,在淮南市、蚌埠市、阜南縣、明光市、鳳陽縣和五河縣等五地,陸續開展魚類人工放養增殖活動。計劃總投資152萬元,人工增殖放流鰱、鳙、草、青、長吻鮠、江黃顙、團頭魴、鯉、鯽等各類苗種1917萬尾。全部放流活動將於7月底之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