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放流1500尾瀕危娃娃魚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甘肅放流1500尾瀕危娃娃魚

2010年06月30日
摘錄自2010年6月29日新華社甘肅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甘肅省漁業部門今日在隴南市康縣陽壩鎮天鵝湖增殖放流了1500尾瀕危大鯢(俗稱「娃娃魚」)。

這次增殖放流地點位於康縣大鯢自然保護區內,放流的1500尾大鯢是人工馴養繁殖的,長度都在20釐米以上,已由人工養殖了約2年,每條價值高達460-600元。 據悉,大鯢是市場上十分受歡迎的水產品,且具有一定藥用價值,價格昂貴,過去由於人為偷捕和棲息地環境的惡化,野生大鯢資源曾一度遭到嚴重破壞。近年來,甘肅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措施,加大了對大鯢的保護力度,此次增殖放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保護恢復大鯢種群數量。另據了解,今年下半年,甘肅還將增殖放流1500尾大鯢。

大鯢是中國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因叫聲如嬰兒啼哭,又被稱為「娃娃魚」。大鯢被認為是比恐龍還早的活化石,是典型原始過渡性動物的代表,對研究動物從水中走向陸地的進化過程有重要意義。 甘肅隴南市是大鯢重要的棲息地之一,目前甘肅已在這一地區建有兩個大鯢省級自然保護區,以加強對野生大鯢資源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