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二手物──紐西蘭二手店大發現(下) | 環境資訊中心
享綠生活

我愛二手物──紐西蘭二手店大發現(下)

2010年08月22日
作者、攝影:葉子

離散移民潮‧助人歡喜捨

我很好奇怎麼會有這麼多人捐贈東西呢?好友說奧克蘭的移民流動率高,很多人在搬離時,因為沒有時間處理家裡的大小物品,要送給朋友也不見得符合需要,像是窗簾或沙發,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直接送給慈善機構。

同時紐西蘭人也都習慣使用二手用品,所以二手物品的供需很順暢,難怪單單這家慈善機構在北奧克蘭地區就有八家店面,而且一家比一家寬敞漂亮,甚至就如精品店一樣,有著雅緻的裝潢和燈光,商品也依照類型、尺寸、顏色整齊擺放,玻璃櫃裡更多是藝品店裡的貨色,就連店內播放音樂的高級音響也是捐贈品。

雖然只要紐幣一塊錢,卻可積少成多,成就善事

我們花了快一個月的時間,逛遍所有二手店,不由得聯想到台灣,似乎少有這類由民間組織經營的大型二手店。據我所知,台灣大部分的二手店主要販售名牌精品,我曾逛過名牌精品二手店,一看價格標籤,昂貴的價格讓人退避三舍。倒是一次在民間組織的辦公室角落,從堆滿了會員捐贈的二手用品中,我挑到一件幾乎全新的牛仔褲,僅要新台幣五十元。但與奧克蘭的二手店相比,非但二手物品數量不多,且堆放也較隨意,後來也沒興起我再去挖寶的欲望。

或許因紐西蘭與台灣的國情不同,非營利組織經營實體二手店有其利基,不過現在全球經濟低迷,二手店的買賣其實可以善加經營,且更適合非營利組織加以利用管理。由於不景氣,民眾購買二手用品的意願隨著提高,雖然現在網路買賣很暢行,但有些東西就是要看到、摸到才會想買,實體店面提供民眾貨物交流的空間,買來的不只是商品,還有很多屬於人情的氛圍。一件手織的背心可能是一位媽媽的愛心作品、一個茶杯也曾經溫暖過前主人的身心靈。而且二手貨就如再生紙的使用一樣,是一種不浪費能源的「綠色」消費,和愛物惜物的精神契合。

行善加消費‧時興好點子

而且我發現這些組織也非常注意物品的供需面,需要花一點巧思來時時維繫供需的平衡。平時除了要激勵民眾捐贈家裡過多或不用的物品,但也要小心避免成為破銅爛鐵的收集所;否則捐贈物品的品質不太好,沒多久民眾就會失去來店裡尋寶的意願。

要如何讓民眾習以為常登門購買二手貨,除了民間團體訴諸的公益行善之外,適當的創意包裝更是重要關鍵。所以奧克蘭的許多二手店就是請專人打理,讓商品如一般店面的擺設,訂價又便宜,自然容易賣出。

其實價格的訂定是一門藝術,紐西蘭二手店以便宜取勝,因為貨源全部免費,加上售出的金額又會轉為公益使用,所以消費者通常都不會殺價,還經常上門尋寶。

另外,二手店店面的經營似乎是最大難關,包括空間的租用、水、電、展示架的經營成本以及財會、公關等。我所到的二手店都是一些婆婆媽媽或退休人士在擔任義工,他們為人親切和善,對於物品的管理也很有一套。二手店能夠讓這些退而不休的長者發揮所長,藉此傳承經驗給年輕的義工,並讓他們重新擁抱人與人之間的歸屬感。

不過,我對於二手店倒有些創意的發想,像是可以多提供一些攝影作品或名畫的複製品等給消費者租用,不定時地為住家或餐廳更換不同的畫作或藝品,營造出新鮮的空間感,相信還能為文化工作者創造一些工作機會。

話說回來,因為想要學著編織而發現逛二手店的樂趣,不但買到好些便宜的毛線,也在旅行中略盡棉薄的公益之行。除此之外,幾個星期下來完成了6頂帽子、3雙襪子和3條圍巾,分贈好友全家大小之外,也送給我在旅行中認識的朋友,算是很好的交友禮物。所以呢,哪一天技藝純熟還可以到市場裡去擺攤子、賺旅費也說不定。這又驗證了一句頗為受用的名言:「人生的經驗,總有一天會用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