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古城活化 地方促「環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恆春古城活化 地方促「環城」

2010年08月15日
摘錄自2010年8月15日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恆春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有135年歷史的國定古蹟恆春古城,剩餘一半的修復工程,文建會定調「殘跡保存」原則後,地方不滿情緒沸騰; 地方認為,大陸萬里長城都修護了,成為觀光重鎮,恆春古城若採「殘跡保存」,對觀光旅遊有何「賣點」?

恆春古城是全台僅有保存4個完整城門的古城,民國91至94年由內政部主導修復工程,完成西門至東門城段「馬道」、城牆和城門修復,文建會5年前接手後整體評估,學者專家對進行的第二期南門至西門段修復工程,決議採「殘跡保留」方式,地方一片譁然。

地方人士很早就開始推動「環城」計畫,希望回復古城的原貌,遊客可以在古城的「馬道」上自在步行;「主要是讓遊客有停留的意願,『環城』後,原本2小時的觀光時間可拉長到半天」,葉明順認為,對鎮民而言,古城不只是國定古蹟,應該是和觀光發展相輔相成的重要遺產。

在這場中央和地方較勁的「古城保衛戰」中,夾在中間的縣文化處備感無奈,因古蹟修復的決策都要聽命上級,文化處只能傳達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