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捕捉 危及龍蝦產量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不當捕捉 危及龍蝦產量

2010年08月16日
摘錄自2010年8月16日聯合報台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民眾抱怨,東海岸及離島捕獲的龍蝦越來越少,懷疑生態數量減少;水試所東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何源興表示,氣候會影響捕獲數量,不當捕捉方式也會影響其生態及棲息地。

何源興表示,全球有630種龍蝦,台灣有52種,台東地區常見有波紋、錦繡、雜色、長毛、密毛、日本龍蝦6種,每公斤可賣到1200元,最大隻、價格最好的是錦繡龍蝦,每公斤賣1500元。

「龍蝦一次可產20萬到30萬隻寶寶,育成率只有萬分之一。」何源興說,由於龍蝦的浮游期長達6個月,需要活體的餌料食物,一旦無食物源或遇其他魚類天敵,就無法存活;不過全球各處都有龍蝦,且每年除冬季都能產卵,一年可產4次到5次,以量取勝,不至滅絕。

日前有水產業者因買到抱卵龍蝦,水缸內可見到孵化後的龍蝦寶寶,決定要將其放生,並感嘆龍蝦數量越來越少。何源興說,這幾年颱風少,龍蝦可能因此較難捕,不一定代表數量減少。不過,人為不當的捕捉確實會影響其生態及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