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批國光石化 誇大經濟貢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學者批國光石化 誇大經濟貢獻

2010年08月19日
摘錄自2010年8月16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16日批國光石化開發單位報告不實,質疑國光石化指蓋一座國光石化GDP的貢獻,相當簽署2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難令人信服。

環保署16日召開國光石化溫室氣體專家會議。專家委員徐光蓉質疑開發單位資料來源不明,數據也改動,令人不知哪一個是真實的。徐光蓉表示,國光石化環評書所載:預計2010年開始施工,至2025年全部完工;施工期間能創造2009年GDP的3.05%,至2026年以後平均每年能創造2009年GDP的3.94%及63.9萬個就業機會。

徐光蓉說,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資料,全台灣能源密集產業對GDP的貢獻,在過去近20年都不到4.5%,從2002年起貢獻逐漸下降,2008年僅3.86%,也就是所有能源密集工業,包括現有中油、台塑、中鋼等石化鋼鐵等工業,總共創造不到4%GDP;而推動兩岸簽訂ECFA,經濟部公布的效益為提升GDP1.65%至1.72%。按照國光石化推估的效益,蓋一座國光石化GDP的貢獻,相當簽署兩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如何令人信服?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堅明提醒國光,境內碳權取得應優於境外。此外,中油高雄煉油廠2007年二氧化碳碳盤查量370萬噸/年,預定2015年關廠,不代表國光可以取代其碳權。

民進黨籍立委田秋堇今天也出席會議,她指出,碳交易牽涉國家的碳主權,她質疑碳交易後的碳主權是否屬中華民國政府。此外,她預估「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院這一兩個會期不可能排入法案,所以國內二氧化碳排放基線(BAU),是否都要被國光石化的每年增加1200萬噸的二氧化碳所占用?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國光開發後濕地面積消失4000公頃,而濕地有重要的固碳效果,報告僅算溼地上牡蠣養殖的損失,其他還有底棲生物,都應詳細計算固碳的損失。

國光石化總經理曹明抱怨資料取得不易,只能從美國取得資料來比照。他說,石化業是國家政策,目前也沒有替換的產業;在碳排減量上,希望能以逐步關掉舊廠、汰舊換新方式來做,計畫中是高雄煉油廠下游工廠、大社工業區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