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作假期 度假也能愛環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生態工作假期 度假也能愛環境

2010年08月30日
本報2010年8月30日台北訊,李詩婷報導

炎炎夏日何處去?上週六(8月28日),12位來自各方的志工選擇了另類度假方式,來到陽明山二子坪,參加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的生態工作假期,帶著滿懷熱忱體驗生態之美,同時也替台灣環境盡一份心力。

大自然教室中尋寶 發現萬物之美

擁有天然林蔭的二子坪步道全長1.7公里,生態十分豐富,在自然步道協會黃世仁老師的解說下,所有物種彷彿被賦予了另一種生命,都有了不同的面貌。原本人人害怕的蜘蛛,竟也有著令人驚艷的美麗;而水鴨腳秋海棠,則被推薦為情人節表達心意的花。在自然環境中,志工們個個重拾孩提時的觀察力及好奇心,發現了許多動、植物,讓旅程多了幾分充實感。

清除外來種 維護溼地生態作伙來

二子坪的外來種問題非常嚴重,水池中隨處可見水蘊草、苦草,銅錢草和人厭槐葉萍等植物,它們會影響到其他原生種的生長,降低生物多樣性。所以此次行動的重點就是除去外來種:水蘊草。

到了二子坪施做地點,穿上水靠,下了池子,每個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就是為了把水蘊草一次搜刮完畢,避免它再繼續影響原生物種生存的空間。志工吳豫菁說:「拔草的過程中有發洩工作的壓力,有去之而後快的感覺。」志工賴信光也說到:「感覺還蠻好玩的,下去撈,手的觸感可以知道底下摸到的是誰。」曾經參加過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雍來梯次的志工直說:「比起雍來的泥淖,這裡真是太輕鬆了。」而旁邊圍觀的民眾讓志工林淑貞覺得:「我們就好像show girl,也希望遊客看到我們的行動,付出行動一起參與。」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第一次的體驗,很新鮮,也達到了生態保育的觀念。短短110分鐘內,大家同心協力達成38籃豐碩的成果。

生態旅遊潛力足 經營管理成關鍵

生態旅遊是近來新興的旅遊形式,在易飛網服務的志工王堯弘在親身體驗生態工作假期後說:「一般旅遊比較在乎人類的基本需求,而像生態工作假期這種主題性的旅遊在消費的過程中或許比較刻苦,但活動結束後能獲得的滿足、快樂,已達到另一種精神層次。」

台灣生態資源豐富,但仍非市場主流,對此,另一位雄獅旅行社服務的志工黃啟翔說:「台灣有巨大的潛力和機會發展生態旅遊,但面臨的關鍵是如何經營、管理。」他提到業者和消費者要產生良性循環,提供好的產品,消費者會接受、喜歡,才會產生活水。就他觀察,目前台灣生態旅遊市場還在萌芽階段,消費者量不大,供給者更少。

王堯弘也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認為台灣的自然生態在全東南亞甚至全世界算是比較有優勢,不過台灣人不知道自己的特質在哪裡,造成很多不當開發,沒有完整的公共建設。而被問到如何提升國內生態旅遊風氣時,他則建議:「人的部分最重要,如果有很好的sense、很好的思考模式、還有很前衛的外國的經驗、就能設計出不一樣而且很符合永續經營、生態的內容,我們的生態旅遊風氣就會一直往上爬。」

改變現狀 從環境教育做起

生態工作假期就是在旅遊的過程中,讓民眾身體力行,親身體驗與自然、與土地互動時的感動。至於如何推廣?王堯弘有一個想法:基於對土地的關懷,他願意當推手,把生態工作假期排進國民旅遊行程的企畫中。但公司組織架構接不接受、要怎麼行銷、介紹、給民眾,還需做很多努力。

目前是退休老師的志工郭譽孚則認為「環境教育」是推廣生態工作假期的重點,實際體驗的效果,比在書本上讀到千言萬語都還來得震撼、有效。他提到:「直接與大自然密切互動,是過去無法想像的經驗,親身下到濕地撈水草、那種被自然包圍的感覺很親近。」

在旅遊中重建與自然環境的連結

人們離開了自然、土地,一味尋求發展,漸漸地遺忘和環境之間的緊密連結。而生態工作假期嘗試著修復這種關係,讓人們體會到什麼是「真正需要」,而不是「想要而不必要的」。

王堯弘說:「在二子坪工作,拔草,你會明白人類根本就不需要冷氣。」

生態工作假期雖不是純然享受的旅遊,還得在太陽下流汗、沾得滿身泥巴。但保護生態、親近大自然,用心感受其他生物的美好存在所獲得的滿足與快樂,便是旅程中最棒也最難以言喻的獨特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