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石化業應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學者:石化業應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

2010年09月08日
本報2010年9月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大環工系教授施信民表示,石油是珍貴的資源,台灣卻將這麼珍貴的資源製造成泛用塑膠用品,使用後變成垃圾丟棄,是浪費的作法;即使回收,仍製造污染。他認為台灣石化業應該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藉由高技術製造優質的產品。

泛用塑膠指PVC、PE、PP,這類產品充滿我們日常生活中,其中PVC已為先進國家逐步禁用,台灣也正進行相關的公聽會。高附加價值的原料,如衣服所使用的聚脂纖維(PS),或不同粗細品質的絲線,都是以不同等級的PS材料製成。而石化廠生產的化學品,也可以發展特殊化學品,以技術取勝的高價值產品。

施信民說,台灣在酷熱的環境中,發展高耗能、高耗水以及高碳排的產業,而石化原料都是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台灣石化產業應朝向高附加價值,而非不斷擴充油品,製造產品賣到國外。

施信民對於工業部不斷強調乙烯要自己生產才行,不以為然。他提到台灣石化業的發展也是從下游發展到上游,台塑公司一開始生產PVC也是從國外進口原料。當初中油輕油裂解廠蓋了五個廠區(稱為一到五輕),後來六輕開放給民營公司台塑,是為了讓兩家企業彼此競爭,提升品質,降低價格;結果卻是長期聯合壟斷。

施信民說,台灣這麼小,PVC生產全世界第一,生產這麼多塑膠製品,還引以為榮。事實上是讓民眾承受遠高於其他國家的污染量,這是環團反對的理由。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乙烯產量都遠低於台灣,乙烯的產量和國家國力並不是成正比的,先進國家都轉而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台灣仍沉迷於製造泛用塑膠。

石油雖然珍貴但會耗竭,使用上要物盡其用。「我們很浪費石油,都將它做成泛用塑膠用掉了!」施信民說,廣泛的使用塑膠,是將地球上珍貴的資源耗費掉。

施信民呼籲政府應扭轉石化產業發展方向。他說石油非永續之資源,人類未來使用之資源也不會是石油,可能是來自土地,如生質能,政府應放遠眼光,尋求能源替代方案。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