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祖厝 大稻埕柑仔店變古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捐祖厝 大稻埕柑仔店變古蹟

2010年10月10日
摘錄自2010年10月10日聯合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整修了一年多的貴德街53號,10月掛上招牌「市定古蹟大稻埕千秋店屋活化紀念」,它將是台灣第一個由「柑仔店」整修而成的古蹟─莊協發港町文化講亭,而這古蹟的催生者正是「民間學者」-莊永明。

1929年的大稻埕風華正茂,茶行、洋行林立。這一年,莊永明的父母在貴德街上開了「莊協發商號」,賣雜貨給茶商與工人,吸引各路人馬在此聚集買菸打酒、交換各種情報。莊永明和鄰居小孩,總愛搬個板凳在柑仔店前的亭仔腳坐下、聽大人講古,這些故事後來都被莊永明寫進書裡。莊永明也從這時開始收集各種酒標、菸盒...開啟他長達一甲子的台灣文物史料收藏。

98年莊家準備改建祖厝,莊永明決定將一樓捐給台北市府做為古蹟,恢復一甲子前的柑仔店風貌;再仿效「貴德港町文化講座」成立「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邀請各路文史專家在「亭仔腳」下講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