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有地下水的地方 該不該設垃圾掩埋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特稿】有地下水的地方 該不該設垃圾掩埋場?

2010年11月12日
本報2010 年11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針對台南縣東山鄉永揚垃圾場爭議,前幾次會議已證實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且場址存在斷層破碎帶,如進一步證實永揚場址周遭有豐沛地下水,表示垃圾滲出汙水可能沿著破碎帶流向烏山頭水庫。

今年2月舉行第6次專家會議時,決議永揚場址地下水流速、流向部份,由永揚公司出資委託第三人調查,後選出「美商傑明公司」。10月6日傑明提出調查結果,審查決議因現有模擬資料不足,無法判斷地下水流向,請傑明公司做地下水實測後再舉行專家會議。

11月10日在環保署舉行第9次專家會議,關於傑明公司指稱引用之前成大微水試驗第一次結果的K值(10-8)做模擬,環保團體指這引用錯誤,應該是10-6才對。(K值引用10-6或10-8計算,雖然對地下水流向影響應不大,但對地下水流速卻可能差異大,10-6表示流速快,10-8表示流速慢)

閉門會議時有委員建議結束這個專家會議,把結論交由環保署另組成的永揚場址汙染調查的專家會議接續。但主席表示:「今天不方便做結論」,決議請傑明公司修正K值再模擬,一個月後再審。

另環保團體要求傑明一併修改自己推論的不洽當結論,例如一些「影響不大、不顯著」等等字眼,因為專家會議的結論,對於日後台南縣是否撤銷永揚垃圾場、以及環保團體與永揚公司正進行中的訴訟,可能成為法院參酌的依據。

傑明公司此次提出的水力試驗模式與上次會議資料相同,如下:

1.崁下寮泥岩層K值約在10-5~10-7 m/s (地下水地層水平/每秒公尺流速)

2.崁下寮砂岩層K值約在10-5~10-6 m/s (地下水地面入滲/每秒公尺流速)

3.二重溪層K值約在10-5~10-6 m/s(每秒公尺流速)

4.北勢坑斷層試驗結果為低透水性

以上結論表示不論地層水平、地面入滲,K值都達到10-5 m/s(表示流速很快的意思),表示部份地質狀態是很透水的。

傑明數值模擬推論有爭議

然而,傑明公司在數值模擬的解讀時,用了許多自我推斷的形容文字,成為會中爭議重點之一。包括:「泥岩透水性不佳,地表入滲量低。降雨入滲量與降雨型態對地下水位影響不大」、「破碎帶與斷層帶對地下水流向影響並不顯著」、「破碎帶K值大於10-3時,地下水沿著破碎帶往南流向邊界。目前破碎帶K值多低於10-3m/s。

K值如已達10-6,可以說入滲量低?

審查委員、嘉南藥理大學助理教授陳文福表示,如果K值已達10-6,然後說「地表入滲量低」,就很奇怪。他指出,「像我做的調查如果K值到10-6,我就不會說入滲量低,有些這種K值的地層已經蠻多水的」。

下雨讓地下水位上升1米,可以說影響不大?

至於傑明公司范康登解讀「降雨入滲量與降雨型態對地下水位影響不大」,陳文福說:「那是認知的問題,我不覺得那對地下水位影響不大」。

他舉例,傑明公司做的監測水位顯示水位一直都在上升,而且在2010年9月3日、9月17日又突然上升1米多,這跟下雨有關係。「如果因為下雨讓地下水位立刻上升1米多,我也不會說降雨型態對地下水位影響不大」。

地下水位差4、5公尺 可以稱不顯著?

另外,傑明公司結論指:「破碎帶與斷層帶對地下水流向影響並不顯著」,依他認知並非如此,陳文福又質疑,是否模擬誤差要達到4公尺、5公尺以上才叫影響顯著?

他表示,或許4、5公尺的誤差在山區可以接受,但在平原區的模擬誤差皆僅幾十公分,幾十公分誤差就已顯著,此對於關心地下水變動的環保團體及對於關心用到這個泉水的居民,真的可以叫做不顯著?

破碎帶K值大於10-3才有影響?

另一個傑明公司所做結論指:「破碎帶K值大於10-3時,地下水沿著破碎帶往南流向邊界,目前破碎帶K值多低於10-3m/s。」

陳文福表示,實務調查很少會找到K值大於10-3的,在台灣地下水要找到10-3已經很難找了,「如果這樣推論的話,那什麼樣的破碎帶都不影響了啊。」

他強調,通常在山區最常找到是10-6,而只要找到10-6就提醒自己要小心了,因為這裏可能有地下水。如果找到10-3,再加上地層厚度夠,每天可能產500噸、1000噸的水,很大量。

委員林慶偉接著提出,其實當K值達到10-5、10-6就已經蠻高的,就已有地下水流動。現在斷層調查K值已到10-5,但傑明評估要到10-3才會有影響,但這在台灣的含水層是很少存在的,跟實際有差距。

台大醫院醫師、台南環保聯盟許立民指出,當結論與事實不符,就是模式有問題,因為任何模式都要回到現實,排水管這麼多水怎麼解釋?旱季沒下雨還有這麼多水怎麼解釋?還有如何只用一個點的探測去代表整個垃圾場的狀況等等...而用這種模式去解釋一個爭議性的問題過於武斷。

水位流向:向東、再往東南

在地下水位量測方面,綜合所有委員討論,得出結論:永揚垃圾場內地下水由西向東、到場區東側後,再往東南。

引用的K值應是10-6、10-8?

捷明公司范康登表示,地下水位量測所用的K值,是採用成功大學之前所做3次微水試驗的第1次,K值是10-8。不過前環盟理事長陳椒華指出,這個引用有誤,應該是10-6,經過多次討論,傑明公司才說用10-8是成大數據再經自己計算過的數據,但他認為引用10-8計算應該也是可以的。

但台灣環盟理事長陳椒華表示,成大4口井僅開篩5公尺(20~25m及30~35m),大部份管壁封閉,利用其微水試驗K質做為模擬參數代表全區地層,合理嗎?難怪多口井的模擬誤差近10%。她建議不要用MW10口井模擬、或不要模擬了。最後主席決議請傑明公司修正K值重新模擬。

未釐清事項

台大醫院醫師許立民針對傑明公司報告,代表環保團體提出質疑,新的報告仍然缺乏相關係數的設定說明,模擬結點也不明。另外,在降雨與入滲水關係,是假設所有的排水管都能把水排出去,排水管這麼萬能嗎?

北勢坑斷層的K值,只有YY02一個單點的數據就說整個北勢坑斷層的K值很低,是否合理?

垃圾場掩埋區下有地下水通道

許立民指出,報告中也有與環保團體認知符合的地方。例如報告說明永揚垃圾場址內的地下水很多,例如「此區之地下水位極接近地表,即使沒下雨地表也有積水現象,推估地表下有一地下水儲蓄空間」。

報告也指出,斷層擠壓造成破碎帶碎裂,破碎帶成為地下水通道,而這個通道正好位於永揚垃圾場第一期、第二期的掩埋區下。

也就是說,諸多證據與報告都已指出永揚垃圾場下方有地下水。而這些年來因永揚案引發的爭議,關鍵只有一個:有地下水通道的地方還應該蓋垃圾掩埋場嗎?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