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輕十年 雲林人更長命」?——沈世宏的推論謬誤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六輕十年 雲林人更長命」?——沈世宏的推論謬誤

2010年11月29日
作者:張學誠

日前於中國時報讀到環保署長沈世宏的言論:「六輕10年 雲林人更長命」,署長提出雲林人在六輕興建的10年中壽命延長了200多天,並試圖暗示興建六輕所造成的後續效益對雲林人的健康並非有害甚至有其益處。然而,此言論不但錯誤推論統計數字,更是曲解了健康的意義。

從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可看出,民國89年到98年間,臺灣國民的平均壽命從76歲延長至將近79歲。相較署長所言:「雲林人壽命10年內增加200多天」,全台灣人口的平均壽命在這10年就增加了3年。換言之,相較於全台灣人口,雲林縣在興建六輕後的10年來「並沒有」使他們變得「相對更長壽」。

統計數據經過對照之後,雲林人10年內所增加的平均餘命遠低於臺灣地區的平均水準。其中的差距也駁斥了署長將雲林人延壽歸因於興建六輕的悖論。同時,平均餘命的延長也不見得純然是經濟活動帶來的效益,公衛系統的普及、醫療技術與民眾保健觀念的進步也是使壽命延長的要因。

且雲林縣為青壯年人口外移的農業重鎮,人口結構不同,老年人口比例較高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會影響區域的平均餘命函數運算與推估。並不是光看壽命增加200多天就足以證明:六輕的興建對雲林鄉親的壽命延長有相關性,在分析時必須考慮統計資料的來源與其人口結構等。

再者,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對健康的定義為:「一種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舒服自在的滿足感與安適感」。換句話說,健康不僅只是無病痛、無疾患的身體狀況而已,人的精神與社會環境層面也必須被妥善地照顧。若認為六輕所造成的空氣污染與惡臭對居民的身體不會造成顯著影響,但實際上卻極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感,並影響居民的健康狀況,且壽命不應作為健康的唯一解釋變項。

沈世宏署長如此援用統計數據,不但證據不足以說明六輕與人口延壽有直接相關,更以不正確的詮釋方法推論出錯誤的結論,並且以生命長度過度簡化健康的意涵,恐怕難以說服社會大眾乃至於雲林鄉親:六輕的存在對當地居民的健康是無害甚至有其益處。若要以沈署長的結論推展到八輕興建案,甚至是其它的重大開發案的環評決策,筆者認為並不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