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食蛇龜」 棲地破壞遭濫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保育類「食蛇龜」 棲地破壞遭濫捕

2010年12月02日
摘錄自2010年12月2日公視晚間新聞台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稀有的保育類動物--台灣食蛇龜,不但棲息地被破壞,還遭到人為濫捕,目前在台灣已經愈來愈少看到了.這種情況讓保育人士非常擔心。

10月和11月,台東警方分別查獲民眾捕獲這種珍貴稀有保育類的食蛇龜,9月份也曾經有民眾開車到山區,被山上掉下來的食蛇龜擊中,誤以為是落石,後來才知道是食蛇龜。

食蛇龜,光聽牠們的名字,會以為牠是吃蛇的烏龜,其實牠主要是吃植物和蚯蚓等雜食性的動物,牠的眼睛後方摻雜黃色和褐色的條紋,看起來還真有點像蛇的頭部,不過牠主要的特徵是腹部是黑色的,甲殼的邊緣是黃色的,身體一縮,龜殼還會閉起來,又被稱為黃緣閉殼龜。

過去在台灣低海拔的河川地附近,可以發現牠們的蹤影,但現在人為過度的開發和建設,牠們被迫遷移到山區,雖然牠們在台灣幾乎全島山區都有,但數量有多少還不清楚。

有人喜歡養烏龜來當寵物,少見的龜類價格更高,食蛇龜也不例外,已經傳出有人專門收購,走私送到國外,令人遺憾,不過全台灣的龜類,除了斑龜和鱉以外,其牠都被列入保育,民眾千萬不要亂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