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
摘錄自2010年12月13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核一廠預定民國102年運轉台灣第一個核子燃料乾式貯存設施。原能會表示,台灣比美國又加了一層屏蔽,安全無虞,將邀請地方代表、環保團體與學者專家參與監督。
台電公司的核一廠內乾式貯存設施,預定於民國102年2月運轉,地點在核一廠內西南角,面積約1公頃,可放置30組護箱,貯存1680束用過的核子燃料。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放射性物料管理局局長邱賜聰表示,正式營運後,用過的核子燃料束將會存於密封鋼筒,加上混凝土護箱運到基地,再外加一層35公分厚的混凝土屏蔽,存放在這個基地上。
邱賜聰表示,混凝土貯存護箱可耐用50年,用以屏蔽輻射;而內部存放用過核子燃料束的密封鋼筒是國內製造,已執行過8次設備製程品保檢查,可完全包封放射性物質。
邱賜聰表示,因為又外加了一層混凝土屏蔽,對廠外居民的輻射年劑量限度為0.05毫西弗,是台灣與美國法規標準限度1毫西弗的1/20,可以更確保用過核子燃料的貯存安全。
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已達成決議,這個設施只能使用40年,之後就要移出;而且目前的乾式貯存是一個中期的貯存設施,不可以轉移作最終處置場所。
邱賜聰表示,最終核廢料的處置計畫會在深地層,不像這個乾式貯存是用混凝土屏蔽放置戶外,地點會在有花崗岩的潛在母岩;台電預計民國106年要完成相關技術報告,民國144年最終處置設施可完工。
邱賜聰說,乾式貯存可安全存放50年,時間很長,加上核子燃料可循環再處理技術是現在主要的研發方向;若在這期間核子燃料循環使用成為核能發電的主流,也非常可能運往國外進行再利用與貯存。